《五代风云——让我们一起回望这最坏的也是最好的时代》
第40节作者:
佟佳明毅 接着晋王进军到距柏乡三十里处,遣周德威等以骑兵迫近梁营挑战,梁兵不出。之后继续前进,距柏乡五里,扎营于野河之北,又遣胡骑迫近梁营驰射,并且辱骂梁军。梁将韩勍等率领步骑三万,分三道追之,铠胄上都披着缯绮(彩缎),镂金银,光彩炫耀。晋军望见梁军铠甲鲜明,有些胆怯,士气下降。周德威对李存璋说:“梁人志不在战,只是想炫耀武威。不挫其锐,则吾军不振。”于是周德威对晋军将士宣布说:“对方是汴州的天武军,都是屠酤佣贩之徒,衣服铠甲虽然光鲜,十不能当汝一。擒获一夫,足以自富,此乃奇货,不可失也。”于是士气大振,争先恐后。周德威亲自率领精骑千馀击其两端,左驰右突,出入数四,俘获百馀人,且战且却,距野河而止,梁兵亦退。
回营后,周德威对晋王说:“贼势甚盛,我们应该按兵不动,以待其衰。”晋王说:“我们是孤军远来,救人之急。这三镇部队是临时凑在一起的,利于速战,而您却想要按兵持重,这是为什么呢?”周德威答道:“镇、定之兵,长于守城,短于野战。而且我们所擅长的是骑兵,在平原广野上纵横驰突才对我们有利。现在我们将敌人压迫于营垒之前,骑兵无法施展其长处。而且现在敌众我寡,如果对方知吾虚实,则事危矣。”晋王听了周德威的分析,面露不悦,退卧帐中,诸将都不敢再说话。周德威往见张承业(就是那位贤宦)说道:“大王骤胜而轻敌,不量力而务速战。今去贼咫尺,所限者一水耳(野河之水)。彼若造桥以薄我,我众立尽矣。不若退军高邑,诱贼离营,彼出则归,彼归则出,别以轻骑掠其馈饷,不过逾月,破之必矣。”
张承业听后,进入晋王的大帐,劝说晋王曰:“此岂王安寝时耶!周德威老将知兵,其言不可忽也。”晋王李存勖一跃而起,说道:“我正在思考此事呢。”当时梁兵闭垒不出,有投降过来的梁兵,审问中答道:“王景仁正在多造浮桥。”这证明了周德威的判断是正确的。晋王对周德威说:“果如公言。”当即拔营,退守高邑。
4、杨隆演嗣吴王
淮南拥立杨隆演后,派遣万全感作为使者,前往晋(李存勖)、岐(李茂贞)处进行通告。后梁开平四年(910)二月,万全感返回淮南。岐王李茂贞承制加弘农王杨隆演兼中书令、嗣吴王(唐天复二年,昭宗封杨行密为吴王)。于是吴王大赦境内。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晋、吴、岐等割据政权既不承认朱梁的合法地位,自己又没有称帝,因此仍以唐朝的臣子自居。他们的王(晋王、吴王、岐王)均是唐朝所封,杨隆演要继承吴王的爵位就需要唐朝廷的认可,可是现在唐朝已经灭亡,因此由岐王李茂贞“承制”加弘农王杨隆演兼中书令、嗣吴王,以使其合法化。所谓承制,就是按照既定规则的意思,打个擦边球。
5、吴越取湖州,修筑捍海塘
湖州(今浙江吴兴)刺史高彦、高澧父子自唐末以来,以一州之地依偎于吴越和杨吴两大势力之间,左右逢源,两附以求自存。史载高澧性格凶暴残忍,曾经召集州吏商议说:“吾欲尽杀百姓,可否?”官吏回答:“如此,租赋何从出?当择可杀者杀之。”当时高澧强征百姓为兵,百姓不愿,时常有发牢骚的。高澧听说后大怒,将强征的民兵集中在开元寺,骗他们说要犒军,然后进行屠杀,死者过半。外兵(五代时亲军称为牙兵,其余称为外兵)纵火作乱,高澧关闭城门进行大规模搜查,杀死三千人。钱镠想要讨平高澧,于是高澧依附于淮南,并且发兵烧掉了地属吴越的临平镇(今属杭州境)。吴越王钱镠以其弟钱镖率军讨伐。后梁开平四年(910)二月,高澧求救于吴,吴常州刺史李简来救,湖州守将闭门不让吴的援军入城,可见高澧的人心丧失到何等地步。高澧只得率领五千人逃奔杨吴。此后,湖州归于吴越。后梁开平四年(910年)八月,吴越开始修筑杭州捍海石塘,至十月而成。钱塘江海潮向为杭城之患,唐以前当地居民就已经屡次筑堤防护,均因潮水冲击修筑难成,成而易毁。此次钱氏所修海塘,以竹笼盛巨石,栏以十余行巨木,并以铁练贯穿,作为塘基,修成的堤坝能够经受潮水冲击。钱氏又扩建杭州城,大修亭台楼馆、通衢巷陌,从此杭州富甲东南。
6、吴越奏留宦官,张承业辅佐河东
后梁开平四年(910)七月,吴越王钱镠上表称:“宦者周延诰等二十五人,唐末避祸至此,非刘(季述)、韩(全诲)之党,乞原之。”梁太祖曰:“此辈吾知其无罪。但今革弊之初,不欲置之禁掖。可且留于彼,谕以此意。”当初,朱全忠与崔胤尽诛宦官,并诏命天下捕杀在外宦者,但有不少宦官为各镇藏匿,其中著名的就包括河东监军张承业。当时诸镇僭越,拟用帝制,故以宦官为给事,尤以吴越为多,钱镠因有此请。
在这里我想说说唐朝末年的宦官监军制度。对于唐代宦官监军制度,历来都是指责者多、肯定者少。但客观地看,唐代的宦官监军在中央朝廷与地方藩镇之间起到了桥梁作用,既维护了中央政府对国家统治的合法性,又满足了藩镇的半独立状态,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可能也是不得已的一种较优的选择。
唐前期土地制度实行均田制,在此基础上唐代兵制相应地实行府兵制,即百姓有服兵役的义务,实行轮番服役。府兵制的好处就是将不专兵,不会对政权产生威胁。但到了玄宗时期,土地兼并急剧发展,人口大量逃亡,府兵兵源枯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玄宗在开元二十五年下了一道诏令,称:“宜令中书门下与诸道节度使各量军镇闲剧,审利害,计兵防健儿等作定额,委节度使放诸色征行人及客户中如募,取丁壮情愿充健儿长任边军者, 每岁加于常例,给田地屋宅,务加优恤,便令存济,每岁逐季本使具数报中书门下,至年终一时录奏。”从这个诏令中,可以看出新募“兵防健儿”从“诸色征行人及客户中召募”,至此府兵制被募兵制所取代。募兵制的诞生,使将得以专兵,先前府兵制下“士不失业,将帅无握兵之重”的局面发生了改变。
安史之乱以后,“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藩镇之兵既重,将专兵骄,遂使藩镇和中央政府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监军作为调节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杠杆,上传下达,回旋于中央朝廷与地方军之间。
不可否认,唐代宦官监军必然会产生一些不利之处,由于宦官监军,主将不得专号令,使得唐政府军在讨伐叛乱或抵御侵略的战争中失利;监军有时也会挑拨中央与地方藩镇的关系,使之矛盾加深;有时宦官也会恃权滥杀,或纵使士兵乱杀。例如安史之乱时的鱼朝恩、文宗时挑动士兵作乱杀死山南西道节度使李绛(李绛曾被宪宗誉为真宰相)的杨叔元等,均在此列。但是在监军中也不乏贤宦,他们的杰出代表便是张承业。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