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往心里去——真实记录80后公关女的心灵挣扎》
第32节作者:
鹅呆 日期:2010-05-13 11:43:25
十五 云南深处私密旅游
周四早晨,手机闹铃把陆天真吵醒,她顺手调成静音模式,一蒙头又睡着了,醒来后发现已经十点多,有三条未接电话和两条短信。脑袋嗡的一下。手忙脚乱的回电话,洗脸。
刷牙的时候,看着镜子里那张苍白发灰的小脸,开始怜惜自己。当天中午,她赶到公司,递了年假申请,黎春桦很不情愿的批准了。大家问她准备去哪里休假,她说,还没计划好呢,很可能回南京。
回身到办公室,生怕黎春桦反悔似的,她迅速订了昆明的机票和大理及丽江的客栈。
一踏上云南的土地,陆天真感觉自己就像云一样,自由了。这里离天很近,仿佛随手就可以将云朵摘下。
许多人看着云卷云舒而忘了身在何方,许多人站着或卧着面对低垂的云朵发呆。在昆明,一个旅人跟她赞叹,无法统计,在同一时刻有多少人站在云南的天空下长时间作仰望状。
中午到昆明,晚上乘绿皮火车去大理。火车虽破,倒还干净。有一些大理的白族年轻人围着北京的一个游客好奇的问这问那。北京的游客说自己是出租车司机,来云南看十几年未见面的战友,看完后顺便去玩耍几天。
大家都听他上天入地的讲北京的奇闻异事,不时有人插话询问细节,所有的人都兴趣盎然的围着他。只有陆天真坐在窗户边的椅子上,不时的用手遮住光向外张望。
身边的一个男孩问,你要去哪里。
陆天真说,大理哦。
对方说,我们都是大理人,你在昆明工作吗。
陆天真说,不是,在北京工作。
狂侃的北京人突然不说话了,侧脸问,你不是北京人吧,怎么是外地口音。
陆天真说,哦,我没说我是北京人啊,我说我在北京工作。
那北京人就继续接着侃大山,说,北京的钱都让这些娃娃们赚走了。侧脸问,你一个月能赚多少钱。
陆天真说,没多少。把脸侧到一边看窗外。
北京人说,现在这些大学生,一毕业就能领两三千工资呢。转头又问,你能领三千多吧。
陆天真说,差不多吧。
北京人就跟众人说,看看,比我都多,我开车十几年了,一个月也就三千来块收入。
跟前的一个小伙子叫,三千多呐,你们北京人就是收入高。
在这样私密朴素的旅行中,遇到这样噪杂的声音,陆天真反而一点都不心烦,她淡淡的笑着,淡淡的敷衍,淡淡的睡了。在鼾声四起的夜车里,她竟然睡得很沉。正在做梦呢,乘务员喊,上铺,上铺,快到站了。陆天真坐起来问,还有多长时间。乘务员说,不到五分钟了,快收拾一下吧。
她穿上裤子,跳下去洗脸刷牙。显然,大部分人已经洗刷完毕,现在倒不用排队了。水真凉,像山泉一样清冽。
车站在一个山坡上,出站后,陆天真回望一下,发现这个车站真小啊,一些旅人背着高高的背包,挤在人堆里特别扎眼。她发现,许多人都是单独旅行,没有旅伴。她想起网上的一篇文章说,云南在不经意间成了我们这个工业时代的城市人的私自选择——打死不跟旅行团混在一起,也不和朋友结伴而行。在云南,你会发现有比内地其他任何地方多很多的私秘旅游分子,他们背着山一样高的包,一个人出现在山野古镇,和你一样纯真地傻笑着。
文章还说,而在之前,他和你一样,在城市里挂着虚假的笑容,在某一时刻被众人簇拥而在另外的时间里身心疲倦蜷缩在沙发里不能动弹。那时候,他要成为他自己已经很难。
云南的一周旅行中,陆天真遇到了很多和她一样厌倦城市工作的年轻人。
日期:2010-05-13 13:49:11
一个叫赵丹的女孩子,已经在大理古城的四季客栈住了半个多月。之前,她在北京呆了8年,后辗转到上海的一家广告公司。前段时间,她辞职了,目的就是要独自旅行,到云南。
坐在四季客栈的的院子里,赵丹说,赚点钱后就想逃离城市。等什么时候花完钱后再重新去城市找工作。在城市里,赵丹晨昏颠倒,她厌倦了那种杂乱而不安全的状态。
这次旅行,对赵丹而言,还有一个原因是为了逃婚。28周岁了,远在重庆的母亲一直催她结婚,甚至给她四处介绍男朋友。当初从北京跑到上海就是为了躲避母亲的催婚令。 在大理呆了10多天后,终究还是怕母亲担心,聊天过程中,赵丹打电话回去说,我在云南,我又辞职了。
城市生活让赵丹难受,父母之命的婚事同样不能忍受。她藏进云南深处舔伤口,一个人跑到西双版纳,遇上泼水节,被人追了3条街,泼得浑身湿透、笑死。她和素不相识的男女旅友一起去爬苍山,累得一头扑倒,爽死。她将一切的享受都毫无顾忌地发挥到头,暂时获得了纯粹的快乐。
和赵丹一样,陈黎在丽江的如家客栈也住了14天,为的是独自想问题。她是广东人。和朋友一起开公司后想中途退出,对方只给她股金,不给红利,弄到反目。一天上午,陆天真从外面逛街回到如家客栈,在二楼的走廊里,遇到陈黎。陈黎说,她每天日上三竿才伸着懒腰移坐在房门前的椅子里发呆。陆天真问为什么老起这么晚时,她就说,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她闲在这里,要重新梳理城市里自己维系着的各种关系、利害以及得失。
长时间逗留在如家客栈的四川籍女孩杨燕说,许多人来这里就是为了想问题的。只有在这里,才更容易豁然开朗。杨燕和陈黎很快成了朋友,她们经常约上房东蒋浩小夫妻俩一起吃饭,游玩,聊天。一天午后,她们约陆天真一起去蒋浩在郊外的父母家。那是一个二层楼的小院子,里面栽满了各种植物。蒋浩的父亲刚退休,好像是基督徒,对《圣经》颇有研究,一家人慈眉善目的。
坐在这个院子的木椅子里,陆天真竟然睡着了。
陆天真发现,不仅丽江,云南除昆明之外的所有地方,旅人们大都非常惬意地信任着谈得来的陌路人。大家各自想着各自的心事,一起纵酒高歌,“醉里陪君三万场,不诉离伤”。没有责任,永不期许。
日期:2010-05-13 15:38:24
客居云南已有10年的大理四季客栈老板曾现龙跟陆天真说,云南的旅客分两种,一种是习惯性旅行的,他们多是背包族,总独来独往,工作一段时间后就来旅行;另一种是短期旅行者,属于消费型游客。曾现龙说,七八年前,来云南独自旅行的90%是老外,近两年来,中国人中的独行客越来越多了。曾现龙说,也许是工业化速度的加快,让城里人呆不住了。
也是在一个午后,陆天真躺在四季客栈的躺椅里睡着了。蒙眬中,看到一个戴帽子的男子,四处修剪植物。经过她面前时,拿了一顶帽子盖在她脸上。好久了,她醒来,浑身都是汗,附近给院子里的植物浇水的这名男子说,这里太阳大,当心晒伤。
陆天真以为他是园丁。晚饭看露天电影时,发现这个人不时的指挥着服务员,一问,才知道是这里的老板曾现龙。
早些时候,曾现龙也是背包族。在台湾参军10年退役后,他决心周游世界,但来到云南后就突然不想走了。
1993年7月,他在大陆走了很多名山大川,时值夏天,走到哪里都很热,而途经云南大理古城时,猛然间觉得很舒服。他觉得,气候比大理好的地方,在国内已经不多了。何况这里有巍峨神秘的苍山,有纯净碧绿的洱海,还有古朴的大理古城和神奇的白族文化。这里让人安静。
曾现龙留在了大理,并且在1994年秋天创办了四季客栈。当时,大理的旅游业还没有今天这样发达,连高速公路和机场都没有。但它在国外的名声却很大,特别在东南亚地区。那时候游客的特征是,团队不多,散客多。散客多半是独行者。
小天也是独行者。他来自城市,但又憎恶城市,于是一头扎进了丽江古城。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