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的城镇居民有住房。45%的城镇居民有二套房。除非下跌百分50以上,在今后20年的任何一天,对二线的某市,都可以一字不改地大声地说出这句话:“待售的投资投机房总数大于30万套。” 由此得知:二线的某市的住房,不管是静态还是动态都是严重过剩,毫无疑问的过剩,几十年都过剩!
6、【供过于求状况的沙盘作业】。
在二线的某市,总人口400万,非自住房,即出租房、闲置房、在建房、在售房大约有40万套。假设房价下跌百分50。将仍然买不起已盖20年的二手房的无效自住刚需全部安排回家过年,高于这种能力的无房户(未婚的100男100女计算为100家),每家以1元的价格买一套后,一定会剩余20万套以上。也就是说,即使下跌百分50以上,仍然剩余20万套以上。
7、多层次传销的故事
中国的房地产业已经变成多层次传销。形成了一个层次分明、等级森严的传销网络。
最高层次的地方政俯赚钱最多,次高层次的开发商赚大钱,中间层次的炒房客赚中钱,低层次自住刚需越来越亏钱。
这个传销网络要长期维持下去的动力是忽悠鼓动和房价不断上涨,结果是上层越来越有“钱动力”,下层越来越缺乏“钱动力”,越来越忽悠不动。
最终低层次自住刚需这个下线枯竭,进而导致炒房客拿着最后一棒,无法传销下去,进而导致网络由下而上崩溃。
日期:2011-12-29 23:34:10
第六章第6节 真实的城市化率已经到达65%左右。城市化潜力越来越小,炒房客却拥抱一大堆闲置房在守株待兔。
一、45岁以下的农村中青年离开农村的已经超过80%。
▲网友mbj544369197说:“我老家在农村,前几天回了趟老家看望父母,在村中待了几天,看到的情况太可怕了,整个村中见不到一个青壮年男女,见到的都是老弱病残及无人管教的小孩。”
▲老家宁乡县的网友“一切”说:“某组,现有种田的男性农民中:40岁以下1人;40-50岁8人;50-60岁25人,60岁以上25人。”
▲网友Ove520说:“现在家乡种地的都是五十岁以上的老人(年龄大了,打工没人要)种些粮自给自足,年轻人大多出门打工,初中毕业就出去的很多。”
▲网友wangxinya860612说:“我们那里,十六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青壮年,农村几乎找不到。”
▲网友taobao_2000说:“我老家整个村上没有40岁以下的劳动力在家种地。”
▲网友殇曳说:“都外出打工去了,基本过了16就没有在家的,在老家的几乎都是老年人(朋友笑说来个贼都没有人栏的住),那些土地都荒芜了。”
▲网友无一魔头说:“现在我们那边的年轻人都外出了,读书的人也少了。地荒了一片又一片。空荡的村子,冷清的街道,孤独的老人。”
日期:2011-12-29 23:38:51
▲网友如梦空空说:“我母亲的五个兄弟姐妹,没有一个务农的,我父亲的三个兄弟姐妹,也没有一个务农的。这就是现在农村的现状。”
▲网友稚媛说:“村子里的现状:80岁以上的老人6个,60多岁的夫妇2对,一对50多岁的哑巴夫妇,因打工染上无法治愈的职业病的中年夫妇一对,然后就是周末从学校寄宿回来的孩子也就5,6个吧,都是小学生,加起来不到20人,我跟我妈算了下我们村加起来有200多人,但没有一个正常的劳动力在家务农。”
▲网友川三山说:“在很多年前,老家都已经没年轻人种地了,暑假回老家一看,几乎很难遇到一个年轻人,全是老人和孩子。”
▲网友风之隐者说:“年轻人都去外地打工,平时在家的只是老人和小孩而已。小镇上也是,房子盖的是又大又多,却没几个人住。有些集镇,有的街巷,大量的房子,住房和门面空着。看着都吓人!”
▲网友lsbj2009说:“从我出生地说起,我们小队(类似全国其他地方的组),约27户人,总人口约150人,和我差不多同年纪的,算80-90年的吧,太小的不知道情况,约25人,独生的少,两个的多......。现在没有一个人是在家务农的,大都在外面建筑工地、工厂普工、初级服务行业等。大都结婚生子了。也有很多举家都在外面打工,现在家里长住总人口约30人。”
▲一位网友说:我1978年生,85年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一个班有65个人,一个年级有两个班。现在我读书的那个小学,一年级只有6个人,全校五个年级加起来也只有23个学生。有人认为城里的学生增加了,可是认真统计一下就知道,城里增加的,远不及农村减少的。以前100年可产生5代人,现在却4代人都没有;以前一家最少两个小孩,现在一般最多两个小孩。人口衰减的速度其实会比那些个专家学者估计得快得多!专家们总是说,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可是现在的农村还有多少剩余劳动力可解放?去农村看看就知道,非老即少,能出去的都出去了。
▲中国农业大学朱启臻教授的调研数据表明,2009年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平均年龄达到57岁。在他所调研的20多个乡村,几乎不存在可转移的劳动力。
▲中央国家机关青年“百村调研”,在河北省的西毛克岭村,全村在册人口458人,实际常住人口216人。村里常住的劳动力里边,最年轻的是一对46岁的夫妇。
▲2006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课题组在17个省市自治区的调研就已经显示,74%的农村已无可以进城打工的所谓剩余劳动力。
▲山西省的坡头乡在90年代全乡小学生最多时有800位,2007年减少为200位左右,2009年开始减少为90位左右。
日期:2011-12-29 23:41:12
二、为什么要背井离乡?
▲网友铲除说:“在农村过日子只能是饿不死而已。呆在农村娶到老婆的概率很小,农村几乎没18岁以上未嫁的女孩子了。”
▲芳姬人说:“附近的人家都出去打工了,田都没人种,我弟这次告诉我,我家种的田除去肥料水利浇灌费用,半年二三亩田一季只挣得300块钱的粮食钱。所以等我弟明年毕业了,我爸妈就不再让他们管田地了。”
▲网友lxq00803说:“那种劳动强度现在的年轻人再也承受不了,都出来打工。......因为种田不划算,还可能亏本,现在城里能找到工作的人都出来打工了,在家里种地的只有60岁以上的老人和几岁的小孩。”
三、为什么不一定要扎根大城市?为什么不一定要在大城市买商品房?
▲网友包不同志说:我所在县城位于江西中部偏西的地方.....2006年左右,县里招商取得了重要的突破,某著名品牌入住,并形成了一个产业园。光两家企业就要4万左右的工人。工作是一点都不难找。很多人也不再打算出去打工了。一方面、70后年纪大了,干不动了,或者是父母年纪大了,需要自己再家照顾.....。家里是宁愿苦点或者是养着也不让他们(年轻人)出远门打工。因为现在孩子就一个、两个,万一在外面有什么意外,父母就可能觉的这辈子就完了。
▲网友在家过晚年说:“不过是去城里打几年工,早晚还是回来的,城里人难懂这些。”
▲小产权有60亿平米 / 人均20平米 = 可以居住3亿人。农进城者的人数也差不多是这么多。就是说,即使你商品房开发商在2012年以后100%的永远地关门不干,仅仅是目前的小产权一条腿盖新房,就可以100%地解决农民工的住房问题。
▲30年来,农村进城市者中有许多是郊区农民原地进城,许多“非自住房”“农转非”。说明农进城者尚未购房的没有一般人想象的那么多。
日期:2011-12-29 23:44:45
第六章第7节 房价越来越高,“农民工留城率”越来越低,呈现“<背离状态”,房价必然下跌。
1、统计局数字的故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