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越、古蜀、悬疑——----越夏古卷-寻找成都—》
第8节作者:
武夷渔父 沈沅抬起头来,正与罗三的目光相对。罗三不由得脸上一红,立即跟她打了个招呼,沈沅微微点了点头,立即向楼上走来。
“刚才在楼下捡了什么呀?看你很宝贝的样子。”待沈沅一落座,罗三问道。
沈沅没有说话,只是从包里掏出了一个纸包放在罗三的面前:那里面包着三颗小珠子。罗三发现,这些珠子,表面圆润,看不出是什么材质做成的。
“这是?”
“我也不知道,但是感觉这个东西不平常。”沈沅淡然道:“这种珠子我已经多次见到了,它不是有人掉下的,平日里也见不到,但是在夏天的大雨之后,往往就会出现。”
日期:2010-1-26 18:00:00
“有这等事。”罗三拿起珠子细细看了起来,脑子也迅速地转了起来:大雨之后出现的珠子,大雨之后才出现,这种场景怎么这么熟悉,对了,史教授让他们调查的第一件案件中的水坑不就是在夏天的大雷雨之后才出现的吗。对了,昨天沈沅就分析,那个水坑的地点是在S大内,难道说……想到这里,罗三立即开口向沈沅道:“难道你是在怀疑那个水坑的确切位置就在这四教附近?”
“是的。”
“那水坑的具体位置你知道不?”
“你跟我来。”沈沅没有直接回答罗三的话,而是站起身来,向教室外走去。跟着沈沅,罗三来到了一楼一侧走廊的尽头。
“你看看地上。”
顺着沈沅手指的方向,罗三看到走廊地下上,隐约有一水渍。奇怪的是,水渍很浅,很淡,看起来不像是水倒到地上后形成的,反倒像是水从地下渗出现形成的。这教室的地下怎么会有水渗上来,而且只有这么一处。罗三仔细地观察起四周来。水渍是在走廊的尽头,旁边就是那间在S大与四教阁楼齐名的女厕所——一间永久紧锁着的厕所。若是在平日里,罗三会以为这水渍是因为刚才下大雨时,雨水倒灌进入女厕所,在地面上渗出来形成的,但是现在他的看法完全不同了:“这是水坑出现后形成的。”
“我也是这么想的,这个地方的水渍也是多次见到了,每一次均是夏天大雷雨之后。我怀疑史教授让我们查的三件事情均与57年前的那件惨案有关,但是校园内有一股势力并不想让这些事情被更多的人所知道,刚好史教授又属鸡,于是他们一不做二不休,将史教授杀了。”
“嗯,很有这个可能,不过你能不能告诉我57年前那件惨案到底是什么?”
“上楼去再说。”沈沅警惕地望了望四周道。
在教室坐定之后,沈沅从书包中掏出了一叠装订在一起的纸递给罗三道:“关于四教57年前的案件的记载,基本上在这里都有了,不过这些记载都是报刊的记载,分别来自《华西日报》与《新新新闻》。全部是我从学校图书馆过期报刊资料库复印出来的。”罗三没有说话,而是接过报纸开始细细地翻看起来。
在罗三翻看的时候,沈沅的思绪早已飞到了一年之前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在各所大学之中,过期报刊资料库一直少人问津,S大自然也不例外,但是那天一向冷冷清清的过期报刊数据库却来了两个人,两名学生,两名本不该出现在这里的学生。但是他们出现了,因为对五十七年前四教那场引起全国轰动的血案的关心。这两名学生正是沈沅和她的一位同学,准确地说是她的一位追求者。
沈沅将他拉过来只是想让他帮忙查找资料。在进入过期报刊资料库前,沈沅就已经一楼的书刊阅览室中,查出学校两年之间为庆祝百年校庆而编印的S大校史。从中,沈沅了解到,S大四教是在解放前就修建的,时间是在1933年。
日期:2010-1-27 8:35:00
在了解到这种情况后,二人决定从最早的报纸翻起,看看报纸对当时S大学发生的情况是否有记载,因为在当时,S大是四川第一学府,那里如果真的发生什么大事的话,肯定都会引起当时那些充满了正义、良知、骨气的媒体的关注,并告知市民。
“噗”沈沅朝身前摆放的《华西日报》上的吹了口气,一股尘土飞起——久未有人查看,更加无人清扫,所有的报纸合订本上都积了厚厚的尘土。《华西日报》是解放前成都存在的报刊之一,而沈沅的那位男同学负责查看的报纸则是另一份报纸《新新新闻》。由于年深日久,这些报纸的纸张均已变成了黄色,并且非常的脆,似乎一碰就有破掉的可能。
开始查找的日期都是一样的,1933年8月5日,这是S大现在的校区正式宣布开工的日子。当时的川人饱受无知之苦,因此对新文化的追求是那样的执着。因此虽然川内战乱不休,但是国立S大新址建设的一举一动,报纸均进行了忠实的记载。在次日的《新新新闻》上就有这样一侧消息:“国立S大学新教学区将于今日奠基。新校区位于锦江之畔,邻近九眼桥。据云S大新校区内教学楼将以中式风格为体,而以西式建筑手段为用。……校方声称,新校区之建设将为川内学术之提升、人才之培养奠定根基,实为造福川人千秋万代之举。然省城堪舆名家周明轩断言:设若S大四教不迅即停工,听其修建,则省城将历万千之劫……”
当那位男生一字一句地将这段新闻念完之后,沈沅在本子上记下了报纸的名称、日期、新闻所的版面。在这之后,有那么一段时间,报纸上出现的关于S大的消息就是这一新校区该不该修的消息。一方面是周明轩的坚决反对,但支持者寥寥无几,因为周明轩反反复复只是说新校区修不得,一修就是祸及中华的灾祸发生,但是却说不出什么原因来。而支持S大新校区修建的一方则支持者众。
时间在纸张摩擦声中流走,很快的,时间就到了1936年元月,S大新校区投入使用的消息,前诸报端,当然同样见诸报端的也少不了周明轩S大四教的预言。这引起了二人小小的兴奋,然而在几天之后S大新校区再次陷入沉寂。
再次经过长期的翻拣之后,沈沅终于在1937年4月的《华西日报》上找到了这样一条消息:“国立S大校方就女生校内失踪事件向亲属致歉”。这条消息是这么写的:“昨日,国立S大校方,特就两名女生于校内失踪之事,向女生亲属致歉。校方表示,大学者,教书育人、树民族个性,开启民智之所;既受家长之托,让学生寄寓校中,即担保护之责。不料事起诡异,致两名女生失踪。则校训导主任有失察之过,学校亦难辞其咎。故校方特向女生亲属致歉,并付法币三千元,以资抚恤。据悉,两名女大学生失踪前,均于S大第一教学楼出现,后即不见踪迹。对此,校方表示,将着即整改……”
沈沅将这条消息详细地读了一道之后,又读了一道,正在她发呆的时候,耳边传来了那位男生的欢呼:“啊,终于找到了。”沈沅探过头去,看到那是一份1941年7月8日的《新新新闻》,因为前一天正是中日开战的4周年,报纸是自然是大篇幅的关于成都各界动员抗战,战事进展的报道,当然中央政府再次就抗战到底所作出的努力及姿态也在《新新新闻》上得以清楚的体现,蒋公鼓励国人坚持抗战的豪言见诸报端。当然,在《新新新闻》看到的并不仅是这些内容,而是在本埠新闻中的这样一条消息,消息的标题是这样的:咄咄怪事 百株大树一夜枯毙——事发S大四教周边 树木如被抽干水份 景况怪异 专家组已赴现场调查。
“要的就是这个,继续找还有没有其它的,我也在《华西日报》上找找有没有新的内容。”沈沅也兴奋了起来。一翻之下,发现当日的《华西日报》果然也有这条消息:昨日凌晨,S大四教周边200米方圆内百余株大树一夜枯死,殃及草坪,景况诡异,或疑为地震前兆,或疑为倭奴投毒,或疑为周明轩预言实现,莫衷一是。S大当局已邀省城40余专家组队调查此事,专家组昨于现场调查无果。……《华西日报》上还配有当日的照片,虽然泛黄的黑白色照片上只能大致的看清那是在四教附近,但是这已经足够说明问题的了。沈沅再次飞速的翻动着报纸。次日的《华西日报》头版就是这样一条消息:
S大四教诡异浓雾吸人精血 百人丧命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