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天下-----南北朝风云史话》
第6节

作者: 姜狼豺尽
收藏本书TXT下载
  因为朝廷腐败,官军也养成了贪婪的坏习气,各路东征晋军一边同敌军作战,一边抄掠百姓,大发国难财,“百姓苦之”。只有刘裕的部队号令严明,秋毫无犯,百姓听说刘参军爱民若子,纷纷来投,刘裕一视同仁,他吃什么,弟兄们就吃什么。乱世中欲成大事,虽然说枪杆子很重要,但民心也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毕竟财赋都要从民间征收,把百姓弄的精穷,自己不也得喝西北风?

  孙恩之前只把刘牢之当成个人物,从没听说过刘裕是哪路神仙,现在见刘裕比刘牢之更难对付,孙恩便决定来会会刘裕。隆安五年(公元401年)春,孙恩亲率大军来攻句章,刘裕照旧身先士卒,披甲执锐,与孙恩大战。孙恩没有从刘裕这里得到油水,这时刘牢之闻刘裕有难,率军来救,孙恩只好再次下海。
  孙恩好不容易上回岸,一块骨头都没得啃,大不服气。到了三月,孙恩走杭州湾北岸,攻海盐(今浙江海盐)。刘裕听说孙恩又来闹事,率军北上。刘裕的野心大的很,之前立的那些都是小功劳,如果能捉得孙恩这条大鱼,那他就能一步青云直上了。刘裕赶到海盐后,在旧城遗址上又建了座新城,以此做为军事基地。孙恩不想让刘裕好过,命令攻城,非要拿下刘裕下酒不可。

  刘裕看样子真没把孙恩当回事,亲自挑选了几百个不要命的弟兄,全部脱下盔甲,操着短刃,开门狂呼而出。敌军哪见过这等不要命的玩法,吓的逃了,官军乘胜追击,斩其主将姚盛。不过刘裕虽然连战连胜,但所部人数太少,和孙恩军不成比例,为了诱歼孙恩,刘裕想出了一个妙法。

日期:2007-10-18 9:40:09

  三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的空城计,其实那不过是罗贯中为了美化诸葛亮虚构出来的。而历史上真正的空城计有很多,刘裕就玩过这手绝活。刘裕命偃旗息鼓,将士们皆持刃藏于城中,做好战斗准备。同时命一些老弱病残登城守卫,早上大开城门,诱孙恩上钩。孙恩不知道其中底细,便命人上前喊话:“刘裕哪去了?”城上弱兵早就知道他们会问,忍住笑答道:“听说大军威武无敌,刘裕半夜就逃跑了,只留下我们这些跑不动的老家伙们守城。”孙恩果然中计,放松警惕,命令各部大摇大摆的进城发财。

  刘裕等敌军入了城,一声号令,晋军四面全围,一通狂杀,大破孙恩,孙恩侥幸逃生。孙恩知道这回碰上了苦主,不再敢招惹刘裕,觉得吴郡内史袁山松好对付,便北上进攻吴郡,先薄沪渎垒(今上海市郊)。刘裕早就看上了孙恩的人头,哪肯放过,弃城追击。
  此时海盐县令鲍陋派儿子鲍嗣之领一千名本地士兵跟着刘裕做先锋,可刘裕却觉得这些吴兵未必能听从自己的号令,而且一旦立功,功劳都是鲍陋的,当然不喜欢鲍陋混水摸鱼。温柔的拒绝:“孙恩军善战,贵军久不习战,恐不是孙恩的对手,万一为贼所破,影响士气,不如押后阵吧。”可鲍陋根本不吃刘裕这一套,命鲍嗣之紧跟着刘裕,随时“帮助”刘裕为国立功。

  刘裕也有资格说这样的狂话,因为他的手下是晋朝大名鼎鼎的北府兵。晋朝南渡以来,北方百姓多不愿受胡人奴役,举家南逃。东晋为了安置这些流民,便在江南设置侨州郡,新置州郡名皆从原名,比如南徐州、南兖州等。后来谢安之侄谢玄为兖州刺史,守临江军事重镇京口(今江苏镇江)。
  此时北方已经被前秦皇帝苻坚统一,苻坚不从王猛勿伐晋之死谏,时刻准备南下,江东形势异常紧张。谢玄为了对抗秦军随时可能发动的战争,便大量招募壮汉入伍,因京口也称北府,所以号称北府兵,而其中就有刘裕的两位上级孙无终和刘牢之。北府兵多由北方流亡难民组成,无日不思还家,所以战斗力极强。后来因为朝野内斗,北府兵屡易其手,最终落到了刘裕的手里。刘裕就是靠着这支强悍的军队打遍天下无敌手,最终建立宋朝的。

  刘裕行军一向谨慎,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谓的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刘裕算定敌军要来找他算账,而他的兵力又较少,没底钱和孙恩玩阵地战,便于夜间在营中设了许多埋伏,每个埋伏点都设了旗鼓,其实所谓的埋伏不过是每处几个士兵。第二天,孙恩的人马果然来了,一来就是一万多。
  敌军见晋军人少,便想吃饺子,刘裕号令一响,事先埋伏好的晋军擂鼓摇旗,大声呼喝,孙恩等不知虚实,稍往后退,而鲍嗣之立功心切,上前就追,结果被孙恩的人马给吃掉了。敌军见状,知道刘裕就这点家当,纷纷进围。晋军边战边退,奈何人少,死伤殆尽。刘裕心中发毛,退后了几步,突然止步不退,从容命令手下去扒下身边战死士兵的军装。孙恩见状大疑,刘裕趁着这个机会命令手下出战,颜色甚厉,孙恩琢磨事情不妙,刘裕肯定还留有后手,知道刘裕不好对付,便撤军自去。

  孙恩为了避开刘裕锋芒,决定北上吴郡发展,于隆安五年(公元401年)五月,攻破沪渎垒,内史袁山松战死。随后孙恩改走海路,率大军十余万沿江口西溯直上,奇袭京师建康(今江苏南京),想会会司马道子。当朝廷得知噩耗,孙恩已经来到了丹徒(今镇江丹徒),此时朝廷精锐多随刘牢之守在山阴,距京师尚有数百里。京师无兵抵御孙恩,王公贵族们都吓的直哭。

  功高莫过救驾,这可是不世之功,要比一刀一枪拼出来的艰难成名之路要容易的多。刘裕应该是想到了这一点,虽然皇帝白痴,但主事的司马道子却不傻,救了他也就是救了朝廷。刘裕决定勤王,率军以最快的速度急驰北进,绝对不能让孙恩得手,否则自己立奇功不成,前功也将打了水漂。
  等到刘裕赶到丹徒时,孙恩正督军猛攻,孙恩只管眼前,不顾身后,被刘裕一阵痛击,死伤惨重。孙恩命大,驾着小舟逃回大舰上。孙恩是个一根筋,觉得自己实力尚在,依然想去建康玩玩。可惜遇上大风,战舰只好蜗牛般前行,半个月后才推到了白石,可此时刘牢之的部队已经赶到了建康。孙恩知道奇袭失败,为了保存实力,便北走郁洲(今江苏连云港海边的东西连岛)。

  孙恩说来便来,说走便走,司马道子岂能咽下这口恶气。他知道刘裕是孙恩的头号冤家,便以朝廷名义下诏,封刘裕为建武将军,下邳太守,和刘敬宣一起去追孙恩。刘裕当然愿意,他知道孙恩人头的份量。刘裕率水军出海,直扑郁洲而来。要说孙恩也是个人物,却偏偏不是刘裕的对手,刘裕在郁洲将孙恩打的找不着北,孙恩无奈,只好折返南下,逃向沪渎垒。刘裕不想放过这条大鱼,也跟着南下,在沪渎垒又摆了孙恩一刀。孙恩伤心的直哭,只好逃向海盐,刘裕果然是绝代枭雄,认准了的事情绝不轻易放弃,又跟了上来。在海盐再次咬了孙恩一大口,差点没把孙恩咬死,孙恩的主力丧失殆尽,再无力找刘裕的麻烦,便再次回到了海上。

  刘裕水性不好,没奈何孙恩,只好自叹命薄。不过要说上天真是眷顾刘裕,孙恩充其量不过是条大鱼,而随后送到刘裕面前的却是头巨鲨,吃掉了这头巨鲨,刘裕才算是真的一步青云直上,有了建立大宋帝国的本钱,这头巨鲨的名字叫桓玄。
  桓玄是东晋头号枭雄桓温的幼子,提及桓温,那可太有名了。桓温字元子,父宣城太守桓彝,桓彝后为韩晃和江播所害,桓温十八岁时为报父仇,趁江播刚死,其子江彪等三兄弟居丧期间,持白刃直入江宅,诈称吊丧,手刃江彪,随后又干掉了另二人。当时人知桓温是为父报仇,很欣赏桓温的血性,由是知名。桓温的命不错,娶了晋明帝司马绍的女儿南康公主,从此飞黄腾达。晋永和二年(公元346年),桓温率军西征,一举灭掉趁西晋八王之乱时割据四川的成汉政权。桓温意气风发,前后两次北伐,一次进攻前秦,在大败秦军主力的情况下,迟延不进,想等前秦皇帝苻健投降,结果错失了时机,伐秦失败。第二次北伐前燕时,桓温的对手是大名鼎鼎的慕容垂,结果又是一场惨败,桓温的主力几乎被慕容垂全歼。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