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微尘》
第30节

作者: 丁涵
收藏本书TXT下载
  酒喝的很好,两人在下午时分,告别了国庆大哥。临走的时候,国庆从办公室里,又拿瓶酒和一条烟,硬是塞给哥俩。哥俩虽是百般推脱,但是国庆执意,拗不过只好千谢万谢后赶回家。
  国庆目送两人离开,站在雪地上,叼着烟,挥挥手示意。眼睛里却带着异样的光芒,老董的到来,让他似乎找到了一丝商机。

  当然这些这哥俩可不知道,两人还在感慨国庆的好客,本来去求着人家办事,结果人家连吃带喝的不说,不但爽快的答应了帮忙,临了走的时候还是给哥俩两瓶酒,一条烟,这让两兄弟有点受宠若惊。
  驱车回家,今天由于两人男人都出去了,晚上就约好一大家自认去天明家吃饭。回到家的时候饭菜已经都做好了,一大家子人开始就坐下吃饭。
  美娟将最后一个菜也上来,随后孩子们都赶紧夹着最爱吃的土豆炖猪肉。看着温馨的一大家子人,美娟却有短暂的失神。天明终于可以解馋了,啧啧的嚷嚷着好酒。阿菊发现姐姐有点失神,用手怼了一下美娟胳膊“姐,赶紧吃饭,愣在哪里干嘛”
  “哦,哦,没事,吃饭”也拿着筷子开始吃饭。
  本来老董没有注意到,被阿菊这么一喊,觉得美娟今天有点反常。但是饭桌上也没有多说,和天明喝了几杯,吃完收拾完,就回到了家中。
  晚上,大概应酬一天,又和天明喝了几杯有点困顿。老董就先洗洗上床,等着妻子弄好。想着一会问问,但是眼皮不争气一会就闭着了。大概睡了那么一会,不知道过了多久,老董突然听到很小的抽泣声。练武的人五感都相对比较敏锐,转身一看,美娟背对着老董,蒙着头在被子里很小声的抽泣。
  “咋了?美娟,受什么委屈了?”
  老董很心疼妻子,怕自己哪里做的不对,让妻子受了委屈,还是妻子在外面受了委屈。忐忑的问着妻子。

  美娟一看吵醒了老董,赶紧摸了一把眼泪“没事,就是看着现在一大家子人在一起,又点触景生情。想着咱们离开父母,离开家那么久,在千里外也算终于有了大家庭,所以有点想家了”
  “是呀,咱们来这里,一来就是十几年,都没有机会回去看看。要不这样,今年你带着两个小的孩子回去看看?”
  “那咋行,现在市场的生意刚有点起色,我走了那生意咋办?你一个人怎么带大丫呀”
  “和市场请个假,立个牌子,休业一段时间,马上年关了,反正也要休息的。至于孩子,日常放在天明家,我和天明他们今年一起过年。”
  “那不是一个月都没有钱了,再说回去火车票也不便宜,带着两个孩子,不知道行不行”
  老董的话还是打动了美娟回家探亲的心思,那么多年了都没有回去过。转念又想了想,老公也那么多年没有回去了。然后看着老公“老董,你也没有回去过,要么请假我们一起回去看看”
  老董用手抚摸着妻子的头发,安慰道“我还有那么多弟弟在照顾爸妈,我到时候活不是很忙的时候,找时间再回去”
  “老公,你真好”美娟把头埋在老董臂弯里,很享受一边躺在臂弯里,一边被那双大手抚慰的感觉。
  “明天我去问问天明车票的事,睡吧”老董想着说了一声,翻过来从后面抱着妻子睡下。
  美娟被老董温情的拥抱后,眼帘似乎前闪烁着,回到了那个她生长的弄堂里,回到了和兄妹几个人一起开开心心,一大家子人坐在一起吃饭的场景,慢慢带着期望的微笑逐渐进入了梦乡。
  当年在她们还是花一样的年代,为了相应国家的号召,一群热血的青年纷纷离开自己的故土,奔波前往边疆支援建设。那个年代是一种光荣的事情,但凡有儿女去支边支内,街道里都组织带着大红花宣传光荣家庭。看着同龄人都那么热血,美娟也和两个同学争着当进步青年。

  虽然家里父母不是很赞成,但是在大形势下,在女儿的执拗下,也只有放手让她去。
  美娟在家排行老二,一家四个孩子,下面一个弟弟和妹妹,上面有个哥哥。
  从小父母对这个女儿也是爱护有佳,母亲到还好,但是父亲最喜欢这个丫头。从小带在身边,那时候还没来上海,在浙东的渔村讨生活,后来随着大伯一家一起迁徙到上海来。
  美娟就是这样,爸爸带着她近海去打鱼,海滩上抓螃蟹,那段时光对于她来说就是童年记忆里最幸福的日子。每天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看着广阔的大海,每天虽然过也的清苦,但是心是自由而静怡的。
  后来来到上海,虽然是个大城市,但是感觉却没有了以前的快活和欢乐。全家蜗居在一处老旧弄堂的里面,那还是清了两家所有的积蓄才在一个大伯旧识的人家那里购得的。那时候刚解放不久,整个社会都在恢复秩序。
  迁徙到上海的一大家人,虽然摆脱了小渔村的生活,但是面对如此巨大的城市,还是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那时候刚解放不久,整个社会都在恢复秩序。虽然各种职业都有缺口,但是要想在十里洋场里找寻一份安定的工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大伯以前就是油漆工,给船身和一些家具做油漆工作。算是手艺人,在这里也原本有旧识的朋友,托了关系进了化工厂当了油漆调试工。父亲是个渔民,就比较艰难了,在大伯的千般努力下,终于算是一起进厂,跟着去做学徒工。
  工厂离开家里非常远,在郊外,不是每天都能回来。刚来的时候,婶婶和母亲都没有工作,只能做一些针线活贴补家用。后来实在是压力大,两人因为在渔村的时候都是做渔网编制的,有一些基础,介绍到纺织厂去工作,这才让生活了一定保证。
  大人们每天忙着工作,孩子们也被慢慢的都安排去上学的上学,最小的弟弟送去了纺织厂的托儿所。基本上很早美娟和他哥哥,就承担起家里的家务,淘米烧饭,这些对她们来说都是正常不能再正常的活了。
  人的本能让你在没有物质条件的时候,必须自己动手自力更生。还好美娟只是搭把手,烧饭的工作都是堂姐和哥哥两个人来完成。或者把准备工作做完,菜等着能够按时回家的母亲们来烧。
  上学是件很开心的事,以前没有机会上学,现在到大城市适龄的孩子,只要家里没到讨饭的程度。都会想办法送孩子去学校,在这样的大城市如果没有文化,或者一技之长,那么还是会在最底层生活。这些浅薄的道理,在经过这些动荡年代的父母,深深知道。
  但是对于她来说,却也无法挥去那种压抑的感觉。每天进入狭小的弄堂,头上顶着各式各样的万国旗,裤衩,袜子,漫天飘扬着。一早弥漫着煤球炉子的烟雾,马桶里散发出的屎尿味道,以及不太通气的阁楼上散发出的霉味,似乎让她有点不适应。
  到不是说她是个娇贵的女孩,因为她没有资格娇贵,从小也是清苦中长大。但是渔村就是那种随便望去,就可以看见广阔的天空和大海的地方,不会像这个外表看起来繁花似锦的十里洋场,大部分人还是居住在弄堂里,想看到一丝清晨的阳光,都要找好位置。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