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01-13 07:31:10
9.这货是个逛鬼
腊尽春回,转眼已是大业十年(公元614年)。
群臣百官在极度的忐忑当中熬过了正月初二(前两份东征诏书都是在这一天发布的),一个个喜笑颜开,好啊,陛下不会去征讨高句丽了。但是,他们错了。二月初三,阿广召集群臣开会,爱卿们呐,你们大家伙儿都说说,咱们这次该怎么征讨高句丽?
此话一出,群臣当时就被雷倒一片,擦,还来?不过,虽然怨言满腹,但大家伙儿谁都不敢说出来。于是,这一次百官超有默契地行使了集体沉默权。这种无声的抗议一直延续了十七天。最后,阿广坐不住了,啥意思,不同意是吧,朕告诉你们,反对无效!二十日,阿广再次下敕,征发全国军队,分百路并进,三打高句丽。
在路上,阿广才发现反战情绪已经由民间扩展到军队当中了。这一路走来,士兵擅自逃离军队的事件天天都在发生,搞得军心大动,士气不振。三月二十五日,车驾到达临渝宫后,阿广临时拍板儿,要在这个地方整顿一下军队。
他先是在野外举行了隆重的祭祀黄帝仪式,给全军将士讲了一通“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大汉民族勤劳、善良、勇敢”、“团结就是力量”之类的理论。随后,阿广当场命人斩杀了数名被抓回的逃兵。有理论说教,还有反面警示,政治工作搞得很好很强大,但效果却很一般。杀鸡给猴看,岂料猴根本就不怕,逃亡现象依然不止。
逃亡的负面效应终于在七月的时候显现出来。十七日,隋炀帝驾临东征大本营怀远镇。根据事先拟定的计划,这个时候全军都应该集结完毕了。可现实是,有相当数量的隋军仍未到达。这下,阿广的头都大了,咦,这可咋整啊?
好在来护儿筒子比较争气,毕奢城一战,隋军大败高句丽军。隋军士气复振,正准备直取平壤呢,七月二十八日,高句丽那边来人了。来使向隋炀帝递上降表,请求归顺朝廷。一切都发生得这么突然。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原来啊,阿广过分执着的举动把高元给搞烦了。马克思说得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打仗这事儿,最终还是得落到综合国力上去。像隋朝这样的大国、富国、强国都受不了连年的战争,更何况是高句丽这样的小国、穷国、弱国呢?再这么下去,高句丽就算不被打败,迟早也得被拖死。高元仔细斟酌了一番,还是决定向隋炀帝低头。
高元的服软让隋炀帝十分受用。好了,目的已经达到,还打个啥啊,撤吧。八月四日,阿广从怀远镇班师回朝。走到邯郸的时候,发生了一段小插曲,差点儿没把他给气死。当地义军领袖杨公卿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对堂堂大隋天子实施抢劫,并成功抢走了四十二匹御马。
十月二十五日,阿广终于回到了西京大兴。随后,他下敕召高句丽国王高元入朝觐见。高元降隋本就是权宜之计,你说他会来吗?阿广傻了,这时才明白,着了高元的道了。暴怒不已的阿广下令将帅们准备行装,择日四讨高句丽。
但这个时候,天下已经大乱了,起义的烽火由山东、河北扩展到全国各地。唐弼占据扶风,张大虎占据榆林,刘迦论占据延安,刘苗王占据离石,王德仁占据汲郡,彭孝才占据东海,左孝友占据齐郡,卢明月占据涿郡,各拥众十数万,横行一方。隋朝地方政府遭到涤荡,中央的政令已经难以畅通了,阿广心有余但力不足,第四次东征计划只得流产。
隋炀帝这个人和作家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王满银有得一拼,是个典型的逛鬼,让他在一个地方待住,除非太阳打西边出来。十二月初九,他又跑到了东都洛阳。勉强待了八个月后,他又想去塞上溜达溜达了。
日期:2012-01-15 08:03:44
10.李世民的处子秀
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八月初五,隋炀帝从洛阳启程,巡游北塞。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引起了一个人的高度重视,此人便是突厥的一哥始毕可汗,启民可汗的长子。
自启民时代起,突厥与大隋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双边关系。始毕可汗即位之初,依旧奉行对隋友好政策。但是,有一个隋朝大臣,接连做了两件事情,把始毕可汗给惹毛了。此人名叫裴矩,表字弘大,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氏。他的官职偶就不提了,大家只要记住一点:此人是隋朝专门研究制定对突厥政策的大臣。
裴矩发现,在始毕可汗的带领下,突厥正日益走向强盛。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大臣,他绝不能容忍突厥的实力膨胀至威胁大隋安全的程度。于是,他给隋炀帝出了个点子,建议将宗室女嫁给始毕可汗的四弟叱吉设(突厥称掌兵官为设),并且封叱吉设为南面可汗。
依着裴矩的想法,在大隋金钱和美女的双重诱惑之下,叱吉设一定会接受南面可汗的封号。一山难容二虎,届时,他和大哥始毕可汗之间将不可避免地爆发内战。这样,大隋就可以坐山观虎斗,尽享渔人之利了。
隋炀帝也不糊涂,对裴矩的建议深以为然,于是就安排他全权负责此事。但裴矩做梦都没有想到,叱吉设不仅拒绝了大隋朝的“美意”,反而将这件事情报告给了大哥始毕可汗。始毕可汗听了,脸当时就黑了。但是,此时突厥的实力尚不足以与大隋抗衡。于是,始毕可汗就强把这口鸟气咽了下去。
他倒是消停了,但裴矩却不肯干休,又策划了一个行动。始毕可汗麾下有一谋臣,名叫史蜀胡悉。此人善于谋略,经常给大隋添堵。裴矩假意要和他做买卖,约他到马邑(今山西朔县)交易。史蜀胡悉一听说有钱赚,乐坏了,屁颠儿屁颠儿地赶到马邑。结果,钱没赚到,反而把脑袋丢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