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上海中医类灵异故事》
第15节

作者: 天和余韵
收藏本书TXT下载
  店主见我仍在沉思,便接着道:“那僧人说若是我儿子的病想好,必须要集齐十二个人的精神,我当时不知精神是什么,便给僧人下了跪,求他说明。”
  我见店主有些激动,便安慰她道:“您不用太过激动,慢慢讲讲,您现在所做的,不会有害于您儿子,我们也只是想帮您而已。”
  店主听了,有些感激地看了我一眼,继续道:“那僧人于是便拿出了一套本子,说是收集精神的器物,要我将他们卖出去。说是卖出去后我儿子自然会好。”
  店主说到这里,似乎想到了什么,不安地看了于丹梅一眼,道:“于是我便将本子卖了出去,这个本子很好卖,没多久便买完了。”
  于丹梅听到这里哼了一声,嘟囔道:“于是你儿子的病就好了?”
  店主摇了摇头道:“没有,他现在还是那样子,那个僧人从那以后便再没出现过,至今已经有半个月了。我们也联系不到他。”
  我听后叹息了声,随后道:“您可能被那人骗了,能带我去看看您的孩子么?我现在已经有些治疗的灵感了。”

  店主见我胸有成竹的样子,大概也是很受鼓舞,默默对我点了点头,随后便将我带进了小店后面的住宅。
  这小店与后面的住宅,原来是连在一起的,店里货架旁边的小门便是通往店主所住地方的通道。我见店主进去了,随后便想跟上去。
  不想此时于丹梅突然上前一步拽住了我,道:“这个女的看起来很不像好人,咱们要相信她吗?还是先回医院找李梦然姐姐吧?”
  我对她笑了笑道:“阳光照耀好人,也照耀坏人。雨水淋到好人,也淋到坏人。若是咱们此时离开,未免无义。”
  她被我说得一愣,随后便无奈地瞪了我一眼,跟了上来。

  我这话虽然说得极其轻巧,其实也只是我用来教育于丹梅的表面话语罢了,我之所以跟着店主,是因为隐约感觉到她口中的妖僧不曾离开,若是我们此时离开,妖僧便很可能会对这家人不利,故此我才会跟上去。
  于丹梅胆子不大,我若以此相告,必然会引起她的恐惧,倒是又会多些麻烦。幸而于丹梅较为善良,被我一说之后,还真的跟了上来。
  店主的儿子就躺在店后房间里的床上,面容极为憔悴。他们所住的房子很小,采光不太好,幸而不很潮湿。
  我进去时店主的儿子正在轻轻地挠伤口附近的皮肤,似乎那里很痒。见我们进来了,他赶忙停下了动作。
  “他就只有您照顾么?”我随后问了一句。

  店主眼圈一红道:“他父亲几年前出了事故去世,如今便只有我在照顾他了。不想又出了这样的事情,真是……”
  店主说着竟又痛苦了起来,我赶忙上前又安慰了她一番,待她被安抚好了,我才开始查看那男孩的伤口。
  那男孩腿上的伤口大概有四寸长,被切开的部分露出白色的肉,附近的皮肉明显较其他部位凹,有些糜烂,表面有些粘稠的液体。
  伤口周围的皮肤有些暗红,似乎还有些结痂的迹象,只是很不明显。
  我转头问店主道:“他平时经常伤口附近发痒么?”

  店主道:“伤口附近痒得最厉害,别处也会痒,他以前吃鸭脖子时会出红色的疹子。他也会经常挠,出过那种疹子后他就经常觉得皮肤发痒。这疹子到现在还在。”
  说完店主给我指出了疹子的所在,那少年的疹子大多长在手指、颈部、嘴巴附近。那些疹子有些已经被挠破结痂了,附近的皮肤也可以看出经常被挠破的痕迹。
  我对少年轻松的笑了笑,道:“请把舌苔给我看看。”
  少年应是做惯了这类行为,熟练地将舌苔伸了出来,我示意他可以收回舌头后,他又配合的将手臂伸出,让我帮他把了脉。
  他的舌质比较红,舌苔泛黄,脉象滑数。我思考了一阵后,对店主道:“您的儿子是被六邪中的湿邪入侵了身体,因为没有很好的治疗,湿邪便留在了体内,时间久了,就阻碍了人体正常的阴血生成功能,这样就阻碍了您儿子的一些正常的伤口愈合和身体发育。我现在给您开个方子吧。”


日期:2009-10-13 16:05:00

  《中医流派殊同论》【原创】
  中医的流派之争,由来已久,金元四大家之后,这种争论尤为严重,跟武林似的。金元四大家中的刘完素先生,因为长期住在河间,故此又被后世称为刘河间。刘河间先生对暑火导致疾病的这块比较熟悉,比较善于用寒凉类药物,是清凉派中的宗师,这位老先生其实对于其他病症诊断的也很好,但是他的侧重点在暑火上,所以后人中有些人看了他的书,又没有看全的情况下,会误以为他只会用清凉的药物,这就造成了后世一些温补派的医家攻击刘河间先生的后果。

  金元四大家中还有一位,也是很有名的,看过我小说的人会比较熟悉,就是脾胃派的宗师级人物李东垣先生,这位先生对内伤杂病这块很是了解,他开发的很多方子都沿用至今,有个叫补中益气丸的,全国各地都买得到。李东垣先生的理论比较重视脾胃这块的调养,所以后世对他的理论没吃透的人都喜欢说他只会补脾胃,其实这是错误的理解。他老人家只是因为当时的医者对内伤杂病这块的理解不透彻,所以写书主要针对脾胃相关的诸多疾病做了论述,其实其他杂病,外感病也有论述。本来李东垣先生的理论,和刘河间先生的理论结合,是很好的。但是由于一些后世医家没有好好读他们的书,偏偏说他们两位是矛盾的,于是乎这两派就对立了。

  金元四大家的最后一位是朱丹溪先生,我写的阳有余而阴不足附翼(附翼指延伸发展依附的意思)中已经对此有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他老人家对阴血的论述很是具体,但对阳气这方面没有过多说明,这和以前的一些医家只重视阳气,而忘却了阴液的调养的情况有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其实他老人家和刘河间,是在弥补中医发展中遇到的一些不足。但是这点也被后世的温补派看成了只重视阴气,结果后世温补派对这两位的攻击很是厉害。金元四大家里作风最强悍的人物,就是这位攻邪派的张子和了,他老人家认为邪气很强悍,在身体里久了会伤害正气,与邪气缠斗越久,越会伤害正气,所以必须迅速驱邪。另外他老人家还认为没事吃补药是不对的,应该辩证后再做滋补。但是他老人家也很重视正气的补充,认为攻邪之前,先要扶正。另外他老人家还重视心理治疗,对病家的情绪很重视。

  刚才我们提到了很多次温补派这个名称,这个流派势力很大,主要高手是薛己、赵养葵、李中梓、张景岳,这四位的主要观点就是扶正祛邪,重视对五脏的滋补,但是其实他们也同样重视驱邪,只是因为他们对人体阴阳五行的了解很高明,懂得阴阳互换。所以平时还是补药开的多点,就造成了有些没有读好医书的人对他们的偏见,认为他们只会用补,这样一来温补派就又被攻击了,有些人认为他们只会用补,搞的温补派在清朝很是受攻击。攻击温补派的,主要是清朝的温病派,温病派主要是针对一些发病极快的发热病论治的。温病派的出现,弥补了中医温病这块的不足,一直以来,中医的各派对于温病的了解都比较粗浅,所以治疗起来比较棘手,往往得不到很好的结果。清朝,外国人来的多了,温病流传的更加广泛,就促进了温热病理论的成型。温病派的接触人物很多,其中比较厉害的就是吴鞠通。这位高人,曾经参加过四库全书医术部分的抄写。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