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是个重肉欲的民族,所以帝王们一旦拥有了丰富的资源,不外乎就无限制地寻求美食与美色的满足。出帝王最多的陕西地方,民间有个笑话,说娶不上媳妇的穷兄弟俩,畅想皇帝的美好生活,哥哥说:做皇帝真好,中午吃饺子,晚上吃饺子,今天吃饺子,明天还能吃饺子;弟弟则说:做皇帝真好,睡了这个女人,就睡那个女人,天天都可以睡女人。
话糙理不糙,笑话虽然粗俗,反映中国人的特性却不失准确。至于中国人是因为肉欲从来没有很好地满足过,还是有其它的原因,才如此重视肉欲,本书第三章将进一步探讨。若有历史学家深入研究中国人的肉欲,到<百家讲坛>上高议一番,一定大受欢迎。
从对历史的记录和反思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中国人的思维盲点:历史学家和普通民众往往把一个朝代的败亡,简单地归结到某个人的个人因素上,如夏桀的荒淫无度,商纣的荒淫无度,秦始皇的好大喜功,隋炀帝的荒淫无度。他们很少从国民特性、制度、文化、根基等方面去深入分析,为什么会出现那么个人?他们为什么会荒淫无度?如果这种现象只出现了一两次,那还可以说有偶然性,如果出现了十几次、几十次,那么这背后总有一些决定性的因素在起作用。
这也是我在前言中,称中国人最为缺少“反思智力”的原因之一。
日期:2008-12-10 17:07:31
周朝取代商朝的历史,也与商朝取代夏朝的历史和竞底策略,丝毫没有不同。
只是昔日的成汤,变成了周武王姬发,昔日的伊尹,变成了姜尚,昔日的鸣条之战变成了牧野之战,昔日的夏桀被成汤流放,不过这次商纣还死得像个男人,自己投火自焚拉倒。
真可怜中国的学生们,这么雷同的历史,死记硬背起来,搞错的概率可大大增加了。实际上,雷同的历史,少背一个朝代又有何妨?!
中国通过暴力改朝换代的历史,在这里出现了第一次重复,商纣王同样不是竞底高手,他有很多机会可以提前将周国灭掉,但由于周国善于竞底,将自己的欲望压缩到底线,骗过了商纣,最终一鼓将他击败。
中国的历史如此重复,中国人聪明吗?中国人智慧吗?
周武王死后,他的弟弟周公旦当任CEO,儿子成王任董事长。
此时家族企业的疆域已十分辽阔,为了进行有效的治理,周公旦实行封土建国政策,即让各地组建不同规模的分公司,各分公司自我管理,这就是封建制度。制度规定:除了出兵勤王,缴纳贡赋外,平时一切政治经济活动,由各分公司均独立核算。
这套制度把天子的竞底权利,下放到诸侯手中,被后世的孔丘极力称颂为:周公之礼!
但分封将导致诸候之间的彼此竞底,从而形成乱世,这就是孔丘的智慧无法看到,或看到也不愿承认的后果了。
即使有了这套制度,同样无法阻滞九斤老太法则的作用。周朝的下滑轨迹漫长而相对平稳,历经两百多年后,出现了一个“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
周幽王是个竞底高手,但他的竞底用的不是地方:他为了让自己宠爱的美女褒姒,发出灿烂的微笑,不惜把整个国家的防御机制,随意打到底线。他一次次燃起报警的烽火,让诸侯们在寒冷的夜晚,离开温暖的被窝,带领援兵在各个烽火台之间像没头的苍蝇乱转,从而博得美人一笑。
没有画师将妲已的笑凝固在历史的长河里,但人们知道她的笑成本很高,因此留传于世,叫做“一笑倾国”。为美人竞底的结果,是诸候的耐心和周幽王的信用被玩到底线,在外敌真的入侵时,周幽王燃起烟火,却没有任何人前来勤王。
周幽王用生命和王国,为自己的轻薄竞底买完单后,西周就变成了东周。而各地分公司对董事长和总公司的命令,开始置若罔闻。
东周可以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中国社会第一次进入了大动荡、大分裂、大博弈的时期。这种时期往往是竞底战略运用得淋漓尽致的时候,各路竞底高手你方唱罢我登场,真有如夜空中璀璨的群星那么密集:
吴起杀妻求将;孙膑与庞涓斗法;伍子胥掘墓鞭尸;百里奚使秦……
但限于篇幅,在此我们只专门分析高手中的高手——勾践的故事。
战国时期,吴国与越国相邻,吴王阖闾趁勾践的父王死亡,勾践继位的丧乱之际,兴兵伐越(为什么竞底者总喜欢在邻国国君新丧时侵略呢?就因为九斤老太法则,儿子一般不如老子,得趁儿子竞底经验尚不成熟时,抓紧对邻国竞底),不过吴军却战败了,阖闾受伤死于归国途中,其子夫差继位。
这个夫差也是个竞底高手,他让人时时提醒自己的杀父之仇。每次经过宫门,手下人就大喊道:“夫差,你忘了杀父之仇吗?”夫差就猛吼道:“不,我不敢!”
在这样的竞底决心下,吴军苦练两年多,大败越国,将勾践团团包围在会籍山。勾践想俯首投降,但吴王大将伍子胥看出勾践是个危险人物,坚决不同意。
但勾践不愧是绝顶的竞底高手,他在正面竞底失败后,开始寻找夫差的另一条底线。很快他知道,夫差的大臣伯僖是个贪财好色之人,且对夫差有很大的影响力。勾践立刻搜罗了一批美女珍宝,到伯僖的门下活动,最终让夫差放宽底线,同意越国求和,但要勾践亲自到吴国作人质。勾践到吴国后,夫差故意让他在阖闾的坟前守坟、喂马,自己骑马出门,还故意让勾践牵马,在民众面前耀武扬威。
但这种竞底,对绝顶高手勾践而言,实在太小儿科了,夫差的竞底段位比勾践到底差了几级。
而勾践则把对自己的竞底,做到了极致,他忍辱负重,对吴王百依百顺。有一次夫差生病,勾践亲自品尝夫差刚拉出的大便,他不仅将自己打到一个国王的底线,而且不惜打到一个人的生理底线,他所做的尝粪举动,使他突破了夫差能想象的一切底线。
就这样熬过了整整三年,加上不时送礼打点,让伯僖在夫差面前为勾践美言,最终吴王相信勾践已真心臣服,终于放他们夫妇回越国。
勾践回国后,继续他的竞底战略。他惟恐做国王的安逸,消磨自己的竞底精神,在饭桌上过挂着苦胆,每逢吃饭就尝一下苦味,高声自问自答:“勾践呀,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同时每天睡在硬邦邦的柴火棒上。他这种空前绝后的竞底,终于被中国这个竞底民族列为典范,人们把他的事迹总结成成语——卧薪尝胆,以激励自己的竞底决心。
勾践全力委屈自己,发展国力。在这一点上,两千年后的另一个竞底民族——日本的明治天皇,为了打败大清帝国,也不曾如此把自己打到底线。如果明治天皇当时面对的中国统治者不是慈禧,而是勾践,恐怕甲午战争的国耻,早就加倍偿还回来了。
可惜历史是不能“如果”的。可惜九斤老太法则总在起作用。
在勾践如此强烈的对内竞底下,很快越国恢复生机。
同时,勾践从国内海选出绝世美女西施,精心训练,打扮好送给吴王,不仅月月按时纳贡,并继续贿赂伯僖,离间吴王与大将伍子胥的关系。
就这样,整整忍辱负重二十多年,越军终于打败吴军,将吴王夫差紧紧包围。这时吴王派王孙向勾践求和,勾践正要答应,他的谋臣范蠡拼命劝阻他,吴王夫差不得不兵败自杀。
勾践成为春秋时代最后一位霸主,他的故事世世代代激励着中国人。
管理学中常常讨论效率和效果的问题。效率衡量的是做事的快慢,而效果则用于评估做事结果的好坏。勾践短短二十多年,从破国、复国到最终称霸,竞底效率不可谓不高,但真正从人类发展史的层面来看,他的这种竞底并没有广阔深远的意义。他的竞底成败,不过增加了一点后人的谈资,和中小学生背中国古代史时的一点小负担而已。
竞底除了留给中国人一些玩弄小聪明的“事典”外,不能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积累。这也是为何在前言中,我认为中国经验智力薄弱的原因。
日期:2008-12-11 20:08:46
在战国时期,强秦一直象一个巨大的阴影,死死地压在各国的头上。而秦国的强大,也得益于彻底的竞底。
秦国开始不过是西面的一个蛮荒小国,不为其他大国尊重。在商鞅变法后,秦实行了奖励军功的制度,这是一个高度竞底的制度:
斩获敌方一个甲士首级,可获得田一顷,宅一处,仆人一个;
斩获两个首级,做囚犯的父母可立即释放,做奴隶的妻子可转为平民;
与奖励相对应的,惩处也极其严厉。秦国实行法治社会,其核心就是严刑峻法,单死刑就有十余种;一人犯死罪,亲族一起处死;一家犯法,邻里同罪。
在这样的制度下,秦军与敌方对垒时,官兵都毫不吝惜自己的生命,发狂似地冲向敌阵,砍下对方的首级绑在腰间,再去寻找下一个目标。如果不幸战死,军功可由子女享用。
正是靠着这样的竞底政策,秦国成为称雄于世的西方强国。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