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脚步》
第10节

作者: 刘一鸣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们这些小孩就会爬到被放牧的牛背上玩耍。
  大水牛的背部很宽,象一张床,我们有时候坐,有时候站,有时候甚至会在牛背上睡上一觉。
  最好玩的是骑在水牛背上到水库里游泳,牛在水中游,人坐在牛背上,牛只露出牛头,人好象飘在水上,时不时的站上一会,象是有轻功的高人,很是惬意。
  分队后牛也被分开了,为了便于饲养,慢慢归个人所有,有需要的付点工钱。
  我家就这样拥有了第一头牛。
  随着各地都分地到户,很多牛都变成了私人所有。
  父亲想培养一只新的耕牛,又买来一只小牛。
  这个时期,牛的买卖活跃起来。
  父亲又做了个操作,把原来村里转置过来的老水牛卖了,
  从上海的崇明岛买来一只刚能耕作的新牛。
  这牛长相很好,看的人很多,有人愿意加价100多元买去。

  父亲卖掉,又去崇明买了一只。
  那时村里的船定期去崇明,父亲只要给船上10元钱意思一下。
  村里人都看到了商机,多数家庭都从崇明买来牛,有大有小,大的短期转手,小的养年把再卖。
  我家最多时有5头牛。
  各种贩牛客经常会光顾村里,有时一天好几班。
  我跟在边上也慢慢学会品鉴牛的好坏,好的水牛二只牛角分得很开,牛腿很粗,牛的毛发整齐有光泽。
  我家有二头牛还卖给了宁波慈溪人,当时只知道是三北人,我帮他们把牛赶到定海的码头,给了我3元工钱。
  我回来在赐返拇昊1角6分钱,买了一瓶啤酒和一个牛粪饼,狠狠的体会了一把自己赚钱自个化的乐趣。
  这也是我第一次喝啤酒,好象有股牛的尿腥味。
  时间一长,崇明那边的牛也被买贵了。
  感觉村子里的商品经济是从牛的买卖开始的。
  小时候读书要走一段山路。

  从家门口到外山嘴比较平缓,但一直上坡,向东转个弯,就是比较陡的下坡路,等下完坡,右手边有一只终年碧绿的小水塘。
  水塘的里面是一片高约20米的石壁,石壁上终年挂着水珠,冬天结成冰凌很是好看,我们时常用手掰二根当冰棒吃。
  别说还真的比现在卖的糖水棒冰好吃,大概是野生的缘故吧。
  石壁的东侧是一个很大的洞口,与岩壁差不多高,打小就听大人说叫作金牛洞。
  洞里面人能到达的不深,大概5O米的样子,但在洞内能听到潮涨潮落的声音。

  据说这洞一直连穿到岑港的街上,那算起来要翻近10公里的连绵大山。
  不过没有人亲身去走过,而且我们当时看到的洞内壁都是封闭的,应该是一种猜测吧。
  洞壁四周都是晶晶发亮的一片片石片,很坚硬,很难挖下来。
  夏天的时候,洞内非常凉爽,我们上下学的时候经常去洞内乘凉。
  有时会用石头去敲几片亮晶晶的石片下来,把玩一下也就扔了,但时常在想,这里边有没有金子或者值钱的矿。
  当时还没多少经济头脑,但暗自思量等长大了要弄个明白。

  “以后把这里冰爽的水制成一根一根的冰棍,让小朋友们都能尝一尝味道。”
  “把里面的洞打通了,让大家都来玩,不知里面会不会有很大很大的蛇?”
  走过那里我时常呆呆的傻想。
  可是当我离家外出4年后回家,那洞口池塘上建了很大的一个冷库,也就不再去想这个问题。
  毕竟聪明人多,捷足先登,利用了天然的冷气和水,省了多少成本?

  至于有没有在开发矿就不归我管了。
  传说金牛洞是有一头金牛的,说的人是活灵活现的:
  凌晨当太阳快要出来时,从洞里会窜出一只金光闪闪的金牛,出洞后沿着海塘跑到毛峙(一个很大的渔村,小学和初中我都在那读),再跑上后面沙峧方向的山岗,在太阳升起来时飞驰上天。
  都说有人看见过,但我没亲眼见。
  不过洞口也真有象被牛角撞过的小洞,也就半信半就了。
  其实内心也真的希望这是真的!
  还听别人说过,这头金牛是天上一个仙女下到凡间变的,被村里的一个后生见了真容,后来动了真情,夜夜相见。

  玉帝察觉后不准仙女和凡界通婚,派天兵天将强行把她带离金牛洞。
  金牛以死相博,在洞口留下两个牛角印。
  回天庭的路上她哭了十八声,每哭一声,小沙的大浦折一个湾。
  于是有了“小沙大塘三里三,小沙大浦十八湾”的传说。
  金牛洞是我小时候见过的最有仙气的地方。
  我从小学到初中都是在毛峙小学读的,整整8年。
  对毛峙的影响是比较深的。

  在我到了可以上学的年龄,我们大队没有小学。
  我从一年级开始就得步行5公里左右到毛峙小学读书。
  我比同龄人早1一2年上学,他们后来在自己大队办的小学读书。
  我上学来回往往只有一个人。
  路上要翻过村子东面的小山岭,再走过三里三的毛峙大塘,也有叫小沙大塘的。
  有句老古话:“小沙大塘三里三,小沙大浦十八湾。”

  那个小沙大塘比我们村子外的大塘要宽一些,可以开大卡车,但也是泥路。
  天气好的时候还是很好走的,我会很调皮地在塘边上的大石块上边奔边跳,不时地捡一块石头扔塘下面泥塗里的跳鱼、沙蟹。
  扔着了就下去捡,还真能捡上一大把,放一碗汤足够。
  遇到刮风下雨很是艰辛。
  塘上风大路滑,非常难走,经常滑倒。
  有一次,天很冷,我没有带雨伞。半路遇到大雨,躲在毛峙大塘边上的芦苇丛下面发抖,是一个过路的毛峙村人帮我背回家的。
  毛峙是我们小沙公社唯一的渔业队,也是唯一由国家供应粮食的一个村子。

  毛峙人都有一种优越感,把我们农村的人统称为“岙里头人”,仿佛他们就是城里人。
  但在我们眼里确实有他们的优越之处。
  我那时有种寄人篱下的感觉。
  毛峙村里有直通县城的车站,有卖百货的很大的供销社,有医院,有卖大饼油条的食品店,有卖水产的“行贩组”,有理发店,比公社所在地小沙街里还热闹。
  连着这些店面的石板路一直沿伸到海边的码头,有航船与长白、峙中、干榄相通。

  毛峙人都是捕渔的,不用种田,不用赤脚被蚂蟥叮咬。
  他们可以穿很干净的衣服,女人就在家里织织网,养得白胖胖的。
  他们长年有海鲜吃,收入比农民高。
  当时海里有的是鱼。
  他们有底气,我们认命!

  农村的女孩嫁到毛峙象嫁到城市里一样,喜欢得不行。
  我有时放学后,会去同一个学习组的同学家里做作业。
  他们的四合院房子比我们结实,还铺着厚厚的地板。
  每个四合院都取了很有文化的名字。
  不过有时候感到捕渔也不是很安全。
  有好几次由学校组织和同学们一起去参加追悼会,都是出海时愚险的。
  这时他们都很悲痛,流着泪,神情伤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