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可能瞬间消失——『山海经』记载人类文明被大洪水毁灭的事实》
第52节作者:
赵家大树 再向东行走,直线距离四百里,叫虖勺山(今阿富汗卡拉特东北,一座海拔3800米的大山)。山上森林茂密,有很多梓树和枬木;山下有很多荆树和杞树(即枸杞)。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滂水,向东流去,注入大海(经今洛拉河流入大海)。
(这里记录的树木,与中国境内的差不多呀。梓树和枬木是高大乔木。荆树是一种落叶灌木,小枝方形,有掌状复叶对生,果实可供药用的植物。枸杞是一种落叶小灌木,夏季开淡紫色花。果实红色,叫枸杞子,是重要的中药材,有清肝明目的功效。
这座山的东南面,是开阔的平地,有广阔的水域,是一块自然环境很好的风水宝地,远古时候必定是经济繁荣之地。如今这里是贫困之地,暂时没有找到有关考古的资料,就不多说了。)
原文:又东五百里,曰区吴之山,无草木,多沙石。鹿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
再向东行走,直线距离五百里,叫区吴山(今阿富汗乌尔贡西南,一座海拔2500米的大山)。山上没有草花树木,到处是沙子石头。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鹿水,向南流去,注入滂水河(今古马勒河)。
(这座山处于今阿富汗与巴基斯坦交界。我只觉得山上没有草花树木,到处是沙子石头的记载有些怪异,没有发现其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说说山周边的都邑吧。山东边有一个城,叫乌尔贡,是一座历史名城。在山的北边是阿富汗首都喀布尔。
喀布尔历史悠久,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镇,也是后来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中心。汉代人把它称为“高附”。)
原文:又东五百里,曰鹿吴之山,上无草木,多金石。泽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水有兽焉,名曰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
再向东行走,直线距离五百里,叫鹿吴山(今巴基斯坦拉基,一座海拔1000米的大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山中蕴藏丰富的黄金和宝石。
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泽更水,向南流去,注入滂水河(今印度河支流)。水中有一种野兽,名叫蛊雕,形状像雕(一种个子很大,生性凶猛的禽鸟),但头长着角,发出的叫声像婴兒啼哭。这种水兽会食人。
(这是一座宝山,有黄金和玉石!不过,还有一种叫蛊雕的,能吃人的水怪呢。看看它的形状,像大禽鸟雕,头长着角,却发出像婴兒啼哭的叫声。可怕!很多食人兽都会发出婴儿啼哭声。人本善良嘛!所以容易上当呀!
这座山的南面有开阔的平地,平地东南面有一条河流自北向南流去,山的西边也有一条河流,自北向南流过。这无疑是一块风水宝地,所以在山南面,如今依然有很多城镇。在山的东北方是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北边有一座古城,叫白沙瓦。
白沙瓦,古梵文意为“百花之城”,地处中亚贸易要道上,曾经是印度贵霜王朝的国都,佛教文化中心之一。中国晋朝的法显、唐朝的玄奘等人,都曾先后到过此地。玄奘称这里是“花果繁茂”之国。)
原文:东五百里,曰漆吴之山,无草木,多博石,无玉。处于东海,望丘山,其光载出载入,是惟日次。
再向东行走,直线距离五百里,叫漆吴山(今巴基斯坦锡亚尔科特,喜马拉雅山西面山脚下的一座山,海拔1000米)。山上没有花草树木,有很多博石(可作博弈棋子用的小石头),但没有玉石。
这座山位于东海(今印度河中上游水面,大部分已干涸)之滨,远望是一片起伏的丘陵。这里经常出现光影忽明忽暗的现象,那是因为太阳在此停歇的缘故。
(这座山本身就不多说了。古人说山在东海之滨,有点令人奇怪。我猜测,远古时候,今印度大陆与喜马拉雅山之间,有比较宽的水域,延伸到今孟加拉湾,可能相对今印度西边的阿拉伯海而言,这片水域称为东海吧。
大家知道吗,从地中海东边的大山开始,往东南一段路之后,一直往东走,不知不觉,已经来到喜马拉雅山的山脚下,有多远呢?不多不少,刚好是7200里的路程(3600公里的直线距离)。是发梦吧!不是,是真实的。
我从开始就说,我们的思想被封闭了几千年,思想不够解放。有人不以为然。想一想,怎么几千年过去了,都没有人想到,南次二经这条路线,在喜马拉雅山的西边,而不是在中国的东边呢?
为什么在喜马拉雅山脚下,会出现光影忽明忽暗的现象?古人说,那是因为太阳在此停歇的缘故。古人愚昧吧!
其实,说太阳在此停歇,只是后人的理解,原文是“是惟日次”。关键是“次”字。准确一点说,应该是太阳很迟才出现。那是因为山的东面有8000多米高的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上午此地是见不到太阳的,太阳要接近中午才出来。
另外,在晴天的上午,由于喜马拉雅山上,山峰很多,太阳出来了,一会又被遮挡,所以这里会出现光影反照,好像太阳来来回回的奇怪现象,忽明忽暗。 您认为这种解释够不够科学呢?
太神奇了,是不是?其实,破解这个谜,不是我聪明,只是我接受了老子的自然道德思想,思想不受束缚,思想自由而已。等您的思想解除了束缚,思想自由了,比我聪明一百倍。信不信由您。)
原文:凡南次二经之首,自柜山至于漆吴之山,凡十七山,七千二百里。其神状皆龙身而鸟首。其祠:毛用一璧瘗,糈用稌。
以上为南山第二列山系的开头,从柜山出发到漆吴山,共有十七座山,直线距离七千二百里(约3600千米)。
这些山的山神都是龙身鸟头的形状。调查时祭祀山神的礼仪是:把带毛的牲畜和玉璧一起埋入地下。拜祭时用精选的稻米饭供奉。
(古人说,这些山的山神,都是龙身鸟头的形状。什么是龙身?我说不出来,大家去想象好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