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三国——一个乱世的欲望与宿命》
第36节

作者: 麻辣摇滚
收藏本书TXT下载
  张飞也甘愿为其驱使。
  接下来还有谁甘愿为其驱使呢?
  陈宫想到了两个字,两个让他绝望的字:
  世界。
  这个世界甘愿为其驱使。

  在寿春,袁术的眼睛也在轻轻地摇晃。
  因为在他眼前,有一个比城防牌印更重要的东西在轻轻地摇晃。
  传国玉玺。
  袁术很想得到它。
  事实上他的这个愿望即将得以实现——孙策不想要这块传国玉玺了。
  当然,准确地说,孙策不是这块传国玉玺的主人。他死去的老爸孙坚才是。
  更当然,严格说起来,孙坚也不是这块传国玉玺的主人。他只是暂时拥有了它,然后很快失去了它。

  就像这个乱世的很多东西一样,没有人可以是它的主人,只能是它的拥有者。
  暂时拥有者。
  得到是快速的,失去也是快速的。
  现在,这样的游戏规则降临到孙策头上。
  孙策之所以想失去传国玉玺,目的是为了得到。
  得到袁术的部分武装力量,以为其所有。
  应该说,这是一种交易。

  孙策相信,这样的交易注定会成功。因为他的交易对象是袁术而不是刘备。
  袁术爱传国玉玺,就像老鼠爱大米。
  刘备避传国玉玺,就像鸡避黄鼠狼。
  这是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和处世谋略。
  所以孙策只找袁术交易——袁术虽然爱他手中的武装力量,但更爱传国玉玺。这样的交易在袁术看来,毫无疑问是划得来的。

日期:2008-11-29 0:42:41

  有志青年最大的问题
  交易成功了。
  孙策在失去传国玉玺的同时,得到了袁术借给他的三千兵、五百匹马。
  没有人知道,在这样一个乱世,这点区区的武装力量够干什么。
  但孙策知道,他可以成事。

  因为他的梦开始了。
  孙策的梦想是拥有江东,进而拥有天下。
  梦想的路很长,最关键的是迈出第一步。
  他迈出去了。带着他借来的三千兵、五百匹马,迈出去了。
  很快,他就有所收获。
  孙策收获的不是胜利,而是人才。

  大汉末年,什么最贵?
  人才。
  顶尖人才。
  孙策得到的第一个顶尖人才是周瑜。这个后来为他建立了江东基业的年轻人此时也在路上寻寻觅觅,为自己的梦想找一个依托。
  他们一拍即合。

  随后张昭、张紘加盟,使得孙策的底气足了不少。
  任何时候,团队的力量都远胜于个人能力,孙策愿做这个团队的职业经理人。
  他继续招贤纳士,上演一出出求贤若渴的感人剧目。
  很快,经典剧情产生了。这一回,和孙策演对手戏的这个人是太史慈。
  太史慈是个有志青年。但是这个世界上,有志青年最大的问题是怀才不遇。
  太史慈就怀才不遇。
  自解北海之围后,怀才不遇的太史慈来到前扬州刺史、现曲阿地区最高领导人刘繇手下,继续怀才不遇。

  在这里,他历史性地与孙策遭遇,并成为后者的俘虏。因为孙策打的就是刘繇,而太史慈保的就是刘繇,所以他们的关系只能是胜者与败者的关系。
  现在,在孙策的营寨内,这一对胜者与败者四目相对。
  胜者的眼里没有傲慢。
  败者的眼里没有屈服。
  太史慈不承认自己是败者,他只认为自己怀才不遇。
  曾经,在战前,太史慈请求刘繇给他一个机会,让他成为前部先锋,一展身手——但是很遗憾,刘繇轻视了他。
  刘繇轻视他的原因只有一个,太史慈太年轻,不可以为大将。由此,在这场战争中,太史慈心酸地发现,一切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

  不错,现在他是被捉住了,但他不承认自己是个败者。
  因为,刘繇没有给他一个一展身手的空间。
  孙策也不认为自己是个胜者。
  因为一个真正的胜者,胜的不仅仅是对方的身体,还应该包括对方的心灵。
  很显然,眼前的太史慈心里不服。

  孙策就想办法让此人心服口服。他接下来做了两个动作:
  一、解开绑在太史慈身上的绳索;
  二、将自己身上的大衣脱下来披在对方身上。
  太史慈无动于衷——孙策的这些统战动作并不能真正打动他。因为太史慈要的不是这些。
  孙策当然知道太史慈要的不是这些。这个人要的是空间。

  孙策答应给太史慈空间。他要终结此人怀才不遇的历史,就像他自己终结那段历史一样。
  一个人必须要走出来。
  孙策以为,人生选择的第一步是要走出来,第二步则是相信他人。
  “希望你相信我。不再怀才不遇,跟我一起干,我们共同搏一个美好明天。”孙策看着太史慈的眼神很热烈。
  太史慈终于心动了。
  这个孙策,貌似很有容乃大哦。难道他真是我苦苦寻找的那一个人吗?

  也许是。
  也许不是。
  太史慈需要一个判断。
  他向孙策提出,先放他回去,他手下还有一帮兄弟要招呼过来。明天中午12点,他将带着他们,重新回到这里。
  孙策没有说什么。或者说,他已经说不出话来了。在他听来,太史慈漫不经心说的这一番话无异于一道考题,一道针对他的考题——是否有容乃大,现在放人说话。


日期:2008-11-29 22:13:24

  人生烦恼此玺始
  孙策放人了。
  他之所以放太史慈回去是因为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放走他,还有可能得到这个人;不放走他,他将永远失去这个人。
  不错,得到一个人,就是要得到他的心。孙策现在是为心而战。
  为心而赌。
  太史慈走了。
  没人相信他还会回来。

  除了孙策。
  第二天中午12点,毫无疑问成了评判孙策和寨中众人谁对谁错的时间元点。
  太史慈还会回来吗?乱世之中,除了诈术,是否还有诚信?
  结果是,孙策赢了。
  太史慈带着他的手下在太阳升得最高的时候来到了他的面前。

  不给一句解释,很自然地就回来了。
  就像回家一样,就像孙策是他的家人一样。
  孙策落泪了。
  为自己没有看走眼。
  也为这乱世中罕见的诚信之花怒放在他眼前。
  事实上这不是太史慈一个人的胜利,而是一种信仰的胜利。这样的胜利是伟大的,也是锐利的,其后不久,江东成了孙策的江东,一种精气神在这块土地上开始生根发芽。
  袁术却没有了精气神。
  他满脸“烦着呢,别理我”的表情。

  因为孙策向他问候了。
  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问候另一个人有时候不为别的,只为被问候者手里的东西。
  传国玉玺。
  不错,拥有了江东的孙策现在开始关心那个传国玉玺了——他希望能够物归原主。与此同时,他也愿意归还当初向袁术所借的兵马。
  袁术当然不同意。
  因为他有一个梦想。
  就像这个世界上人人都有梦想一样,袁术的梦想是——拥有天下。

  而传国玉玺是他将来拥有天下的凭证,他怎么可能还给孙策呢?
  袁术以为,这样的时代,天长地久不可靠,曾经拥有不可靠,可靠的是现在拥有。他现在拥有了传国玉玺,所以对不起,孙策老弟,我的就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谁叫你当初借给我的,你当初借给我的,就说明已经不是你的!
  但是现在满脸精气神的孙策却认为——有了传国玉玺,不一定就有天下。你的是你的,我的不是你的,天下的是天下的,要是把天下的东西带回家,我是不同意的!
  便僵持。
  便要短兵相接。

  这场由传国玉玺的归属导致的战争几乎一触即发。
  袁术手下长史杨大将也赞成打孙策。
  毕竟,传国玉玺只有一块。你有我没有,或者我有你没有,总要倒下一个人的。
  更主要的理由是,天下只有一个。你不倒下他不倒下究竟谁倒下。因此倒下是必然的,站着是偶然的,现在的情况是,要看谁是那个最后的站立者。
  袁术撇撇嘴,对杨大将政治正确的废话不以为然。
  他需要的不是废话,而是建议。
  杨大将很快就给出了建议。他的建议很振聋发聩:现在不打孙策是等死,现在打孙策则是找死。因为外围未除。

  袁术不敢撇嘴了,他突然觉得这个叫杨大将的人说话倒有几分大将风度,一开口就死啊死的。
  接下来,杨大将的分析更是让袁术不敢小觑。形势确实很危险,就像大将同志所说的,现在不打孙策是等死,现在打孙策是找死——孙策不可打啊,或者说不可马上打啊……
  首先,曹操在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正满世界找碴干掉胆大妄为者;其次,刘备和吕布在小沛、徐州互相勾结,随时准备扩充地盘。此时袁术若和孙策打起来,后面多少人排队等着捡便宜啊……
  “主公难道忘记了吗?当年曹孟德南下打徐州,一不留神老窝兖州被吕布所抄,差点就回不去了。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啊主公!”杨大将一番话说得那叫一个捶胸顿足。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