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三国——一个乱世的欲望与宿命》
第33节

作者: 麻辣摇滚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但是,曹操对他的头衔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此人的脸色。
  他脸色红润。
  在一片菜色包裹的洛阳城,一个脸色红润的人必定有迥异于常人之处。
  曹操如此判断。
  曹操的判断没错。

  这个叫董昭的人确实不是个平庸的人。他语出惊人——董昭建议曹操挟献帝迁都,迁到许都去。
  许都是曹操的地盘。把大汉都城迁到曹操的地盘上去,真是个石破天惊的想法。
  更石破天惊的一点还在于董昭的身份。他是献帝的使者,却出如此主意。
  所以曹操不能不对他刮目相看。
  曹操以为,这样的时代,身份不重要,重要的是胆略。
  这个董昭就很有胆略。
  说出了人人喊杀唯独曹操喊好的话。
  曹操搂住了他的肩膀,似乎以此亲密动作告知这个卓而不群的年轻人,他很欣赏他。
  但其实,曹操欣赏董昭的不单单是他的胆略,还有他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为一旦迁都,有两个问题摆在了他的面前:

  百官的反对及对他的评价;
  杨奉在大梁会不会高举反旗?
  董昭以为头一个问题好办,因为有一个现成的理由可以利用:洛阳缺粮。如果迁到许都,大家伙儿都能混个肚皮圆——这叫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后一个问题更好办,只要给杨奉同志写封信就可以了。告诉他中央对他还是有期待的,还是盼望他早日归来。在目前状况下,千万不要做分裂国家、祸国殃民的事情。
  于是照办。

  于是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献帝重新回到“在路上”的状态,往他的下一个目的地无可奈何地走去。
  行走,似乎成了他的宿命。现如今,献帝也失去了抵抗的欲望和企图。因为一切都是咎由自取。就像当初下令让曹操带兵进京时的心情一样,他赌的都是不可知的未来。
  而现在的状况,仅仅是他所猜测的不可知未来的一部分。
  在许都,中国式上朝在继续。

  虽然和洛阳相比,宫殿小了一号,但起码是新盖的,同志们不用站在荆棘之地上班了,各自分到了新的办公室。最重要的问题是他们真的每天都能混个肚皮圆,不像在洛阳时,每天都要自力更生去扒树皮那么艰辛了。
  于是百官们的心情由衷地好多了。虽说曹操劫持着献帝有“国贼”之嫌,但这样的世道,献帝不被劫持又能怎样呢?从董卓劫持他到曹操劫持他,献帝的人生他奶奶的就是被劫持的人生啊……
  献帝似乎也习惯了,习惯被人劫持着上朝。
  在曹操高大的阴影背后,每天,这个著名的漂一代皇帝默不作声地坐在龙椅上环视四周。没有人知道他的心里在想什么。
  只有献帝自己知道——他什么都没想。

  因为,他已经过了爱幻想的年龄了。

日期:2008-11-13 21:03:05

  心有多大,猜疑就有多大
  一切貌似尘埃落定。
  一切的尘埃却都没有落定。
  因为仇恨还在。
  在曹操的心中,徐州是不可能绕过去的仇恨点。当献帝被他摆平后,曹操觉得,该进犯徐州了。

  进犯徐州不仅是为了报杀父之仇,更是为了破刘吕之盟——刘备、吕布二人一在徐州、一在小沛,在曹操眼里毫无疑问已结成了战略同盟。如果此二人雄赳赳气昂昂地杀到许都来,那叫一个大事不好。
  许褚的眼皮往上挑了挑。
  那是不屑一顾的意思。
  紧接着他伸出一只大得可疑的手,在曹操面前抖了一抖,不说话。
  曹操明白,他是要兵。
  一只手是要五万兵的意思,如果有朝一日许褚同志伸出两只大得可疑的手,在他面前抖上一抖的话,那毫无疑问,是要10万兵。
  许褚总是这样,用手说话——给我5万兵,我摆平他们两个他奶奶的。
  其实这样的年代,对于一个武将来说,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说话基本靠手。很正常。
  只有谋士说话基本靠口。
  口中有江湖。
  口中有人生。

  口中有刀光剑影。
  口就是谋士安身立命的工具和武器。
  当然了,高级谋士例外。
  高级谋士说话基本不靠口。
  靠心。
  因为任何时候,口是不可靠的,心才可靠。所谓言不由衷,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荀彧是高级谋士。
  他相信心,不相信口。
  荀彧以为,在这个世界上,要胜人,首先必须胜其心。吕布有勇无谋,不足惧。刘备仁慈有余,英勇不足,也不足惧。但二人合二为一的话,则足可惧。因为此二人,能做到取长补短的话,厉害!
  所以,现在问题的关键就是,让此二人互起疑心,让盟友成敌手,各自化长为短,那我们胜他们,就不费吹灰之力了。
  荀彧说得很轻松。
  许褚的眼睛睁大了。对他来说,“让盟友成敌手”不是不可能,是完全不可能。
  两个战略利益一致的人,怎么可能自相残杀呢?
  荀彧淡淡一笑——他觉得。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因为心有多大,猜疑就有多大。没有一个人,可以完全地相信另一个人。这是人性难以摆脱的阴影。而我们所要利用的,就是这片阴影。

  许褚听得毛骨悚然。他突然明白,谋士原来都是些诛心之人,在人性的阴暗边缘做些策划与操控的工作。
  曹操则听得默不作声。毫无疑问,他想到了那个夜晚,那个充满猜疑的夜晚,那个他和陈宫分道扬镳的夜晚。
  这一切竟然是真的——心有多大,猜疑就有多大。曹操很有些伤感。他沉溺于前尘往事中,觉得自己自视甚高,到底不能走出人性的阴影,一时间不能自拔,便很有心碎的感觉。
  但他很快就不心碎了。
  因为荀彧说出了四个字:二虎竞食。

  荀彧说,“二虎竞食”就是“二虎互食”。首要的一点,是先把刘备挑起来。刘备现在自称徐州地区的最高领导人,这是不行的,不符合组织程序,他这么做说到底是陶谦买官卖官的结果。陶谦死了,那就既死不咎好了。但刘备要不要咎呢?我以为,也不必咎。朝廷不妨大度一点,任命他为徐州牧。
  刘备一旦做上名正言顺的徐州牧,那肯定对朝廷、对丞相您要有所表示。怎么表示?丞相必须要让他杀人,杀吕布。接下来,“二虎竞食”开始了。如果刘备杀吕布马到成功,很好,我们今后只要对付刘备就可以了;如果刘备杀吕布不成功,以吕布的心胸,他必杀刘备无疑。所以二虎竞食的结果只有一个:刘备、吕布二人必死其一。
  曹操听得心花怒放。
  看来,这是个注定会成功的计谋。
  心有多大,猜疑就有多大。
  刘备不猜疑吗?没问题,那让吕布猜疑好了。
  猜疑心一起,杀心就起。疑心与杀心永远如影随形。而现在,他要做的只是写一封信。

  让游戏开始启动的信。

日期:2008-11-15 20:45:29

  仁慈的力量
  现在,信已经到了刘备手里。
  刘备明白,他的命运就在这封信上。
  包括吕布的命运。
  而曹操的信使则端坐在刘备面前,等待着这个优柔寡断的人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
  刘备注定不能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否则,他就不是刘备了。

  很多时候,刘备的人生其实是蔫蔫乎乎的人生,总是一刀不能两断,总是首鼠还要两端。
  没有人知道他心里到底会怎样选择。
  事实上,刘备自己也不知道。
  但是,张飞知道。
  张飞要替这个三棍子打不出一个闷屁来的大哥做出一个选择。
  他的剑拔出来了。

  只是很快,他的剑又被按了回去。
  刘备说,这一次,他要自己摆平此事——他准备和吕布面对面。
  酒。
  红酒。
  红得像血一样的酒。

  比血还要红的酒。
  端在刘备手上。
  也端在吕布手上。
  在两杯酒之间,平放着那封曹操叫刘备密杀吕布的信。
  这是在刘府。空气中仿佛什么都没有,又仿佛什么都有。

  吕布不敢喝那杯酒了。
  因为他担心酒里什么都有。
  不错,刘备是仁慈之人。但仁慈之人就不会杀人吗?
  吕布不信。
  就像他不相信自己不会为了欲望杀人一样,吕布不相信刘备能将仁慈进行到底。
  进行到心里。

  吕布以为,很多时候,一个人的仁慈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刘备的仁慈就是这样,仁着慈着,他奶奶的徐州就到手了;仁着慈着,他奶奶到手的徐州还被朝廷名正言顺地承认了。吕布从信使带过来的圣旨上看到,刘备同志竟然被封为征东将军、宜城亭侯,领徐州牧。
  这基本上是位列诸侯了,从此前途不可限量。
  吕布酸酸地做如是想。
  当他酸酸地做如是想时,他便不敢喝那杯中酒。

  刘备替他喝了杯中酒,同时把自己的杯中酒递到他手上。
  吕布不明白他这是为什么。但很快,他就明白了——刘备交换酒杯是为了交心。
  他注定不会杀他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