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三国——一个乱世的欲望与宿命》
第16节

作者: 麻辣摇滚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不仅向刘表报复,也向他哥袁绍报复。不错,现如今的袁术还是个小人物,但小人物的报复也是可怕的,特别是小人物变成小人之时。
  袁术现在就想做一个小人。因为他要报复,无所不用其极地报复。
  很快,袁术就发现,原来报复一个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实力不够。要一打二。
  在某种意义上说,报复他人就是打他人嘴巴,可要是报复者实力不够的话,结果很可能只有一个。
  被被报复者打嘴巴。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袁术决定拉上孙坚,一起参与报复计划。

  在袁术眼里,孙坚其实也是苦大仇深者——当时率兵回江东时,他遭到了荆州刘表的围追堵截,而给刘表下达任务的人,正是袁绍。
  所以袁术坚定地认为,孙坚和他一样,拥有共同的敌人——袁绍和刘表,在阶级感情上,他们是高度一致的。袁术因此给孙坚写信,写一封添油加醋的信:
  “……前者刘表截路,乃吾兄本初之谋也。今本初又与表私议欲袭江东。公可速兴兵伐刘表,吾为公取本初,二仇可报。公取荆州,吾取冀州,切勿误也!”
  这是一封看上去很美的信,如果计划能顺利实施的话。孙坚看完信后心潮澎湃了。他突然觉得,如果连袁绍的弟弟袁术都觉得大哥该死的话,那他不挺身而出就不是俊杰了。那句话是怎么说来着——识时务者为俊杰。
  但是程普拦住了他。因为程普觉得这封信很是可疑,一个做弟弟的,如此仇视一个做哥哥的,没道理嘛……拜托,给世事一个合乎逻辑的道理好不好?
  他劝孙坚,不要着了袁术的套儿。但是,孙坚对程普的提醒却是置之不理。因为他确实——心潮澎湃了。
  道理很简单:在这个世界上,一个心潮澎湃者其实是不听任何人的建议的,他只听从内心的召唤,哪怕前路死字当头,他也会义无反顾。

  毕竟报仇,对一个男人来说,应是永恒的主题。而他孙坚不仅是男人,还是个志存高远的男人。

日期:2008-10-3 16:08:51

  一个无神论者的意外死亡
  孙静却认为,报仇,对一个男人来说,不是永恒的主题。
  永恒的主题应是成就霸业。
  孙静是孙坚的弟弟,很多年来,他的表情都是忧郁的。
  虽然在很多时候,一个表情忧郁的男人,不是可以干大事的男人,但孙静不是。

  因为孙静的忧郁表情并非优柔寡断的代名词,而是深谋远虑和静水深流的代名词。
  因为深谋远虑,才不慷慨激昂;因为静水深流,才会淡定自如,面呈忧色。说到底,孙静是为他哥哥而忧。孙静以为“江东方稍宁,(孙坚)以一小恨而起重兵”,一股凶兆已是扑面而来。
  不错,报仇是一件很有快感的事情,但是比报仇更有快感的事则是——
  成就霸业。
  而成就霸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成就霸业者最需要的素质不是进攻,而是忍耐。忍常人所不能忍,方能成就常人所不能成就的霸业。
  所以孙静希望哥哥能忍。

  孙坚却认为,一个“忍”字当头的男人不是好男人。
  传国玉玺是怎么来的?不是忍来的。
  董卓的霸业是怎么来的?也不是忍来的。
  这样的一个时代,必须杀伐决断,甚至骄横拔扈,才能震慑天下和拥有天下。现在传国玉玺已经到手,但是天下还没到手,如果“忍”字当头,天下何时才能到手呢?
  所以他无限悲悯地看一眼弟弟,觉得他到底不如自己。

  胆略。
  还有见识。
  孙坚出发了。
  雄赳赳气昂昂地出发了。
  陪伴在他身边的,是他时刻不离左右的传国玉玺。

  还有他的勃勃野心。
  当然另一样他不愿意见到的东西也陪伴在他身边。
  孙静的一声叹息。
  兄弟俩的分歧就此产生。
  很多天后孙静才明白过来,这竟是致命的分歧,因为哥哥孙坚再也回不来了。

  一个英雄(?)折戟沉沙。
  其实,孙坚出征的最初迹象还是一片向好。
  在樊城江边,孙坚甚至导演了“草船借箭”之孙坚版。这几乎创造了战争史上的一个传奇:三日之内,驻防樊城的刘表部将黄祖悲凉地发现,自己手下的十万支剑被孙坚巧妙地“借”走。而在若干年后,孔明版的“草船借箭”才正式开演,可谓拾人牙慧。
  没了剑的黄祖只得跑了。他领着残兵败将从樊城跑到邓城,又从邓城退守汉江,状极狼狈,而孙坚则一路凯歌,那神情,像极了一个英雄的所作所为。
  而英雄的神话随后在继续。当黄祖已无招架之功时,刘表让自告奋勇的蔡瑁出来迎敌。襄阳城外,蔡瑁与程普的PK最后以其失败而告终。这样的失败毫无疑问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孙坚和刘表都明白,战争已进入了拐点,如果没有意外发生,刘表该领着他的部下举白旗了。

  意外,却在此时悄悄地发生了。
  仔细追究起来,意外的发生还是有预兆的。
  可惜的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看到预兆,即便看到,也不是每一个人都以为那是预兆。
  这应当是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了。
  只是这一回,不以为然的那个人是孙坚。当时,行军队伍中一把中军帅字旗被狂风吹断在他面前。这是很少见的一种现象,因为一般来说,要将粗壮的帅字旗吹断,风的速度绝不是一般的快。

  奇怪的是,当时的风并不大。
  更奇怪的是,其他的旗都没断,断的只是那把中军帅字旗。
  更更奇怪的是,那把中军帅字旗没有断在他人面前,只断在孙坚面前。
  孙坚却不以为然。
  以为然的是紧跟在孙坚身后的韩当。在韩当眼里,这倒在地上的并不是什么断裂的旗帜,而是踌躇满志的——
  孙坚。
  因为他相信二者之间的联系。韩当建议孙坚班师,以尊重天意。

  孙坚没有班师——他以一个无神论者的决绝与豪迈藐视“天意”的存在,从而放弃了挽救自己性命的最后一次机会——几天之后,孙坚以一种很难看的方式死于刘表部将吕公的伏击圈内,死时年仅37岁。
  孙坚死后,没有人将他的死和吕公的军事才能联系在一起。因为敌我双方都坚信,孙坚是阴沟里翻船,天意使然,要不然,就没法解释黄祖与蔡瑁的一败再败。
  但是,阴沟里翻船也是翻船,更何况这次翻船死人的是大名鼎鼎的孙坚,这让刘表深深地松了口气——如释重负的刘表大方地表示,为了重新获得被孙军活捉的黄祖,他愿意以孙坚的尸首去交换。如此一来,战争结束,双方皆大欢喜。
  这样的一个“让世界充满爱”的提议,毫无疑问得到了交战双方高层的普遍认可。
  但是有一个人却不认可。

  这个人,是刘表部将蒯良。
  蒯良以为,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交易是可以完成的,有一些交易是不可以完成的,交易的得以完成是缘于双方力量的对等。如果敌我双方的力量不对等,消灭是比交易更有效和更快捷的办法。
  孙坚都不存在了,凭什么还让他的部队继续存在?!蒯良表情狂热地喊道。
  蒯良的狂热让刘表一时间怦然心动。是啊,传国玉玺就在这个死人手里,凭什么让他带进坟墓呢?消灭他的那些残兵败将,让自己也可以有机会成为天下的问鼎者!
  刘表开始蠢蠢欲动。

日期:2008-10-4 13:46:09

  你能干什么
  很快,刘表就不蠢蠢欲动了。
  因为一个人的存在。
  黄祖。
  此刻的黄祖不仅是个人质,还是个障碍。
  刘表的心理障碍。
  他绕不过去的心理障碍。

  不错,发动进攻是没有问题的,消灭孙坚的那些残兵败将也是没有问题的,有问题的是黄祖的性命。一旦进攻开始,黄祖的性命将不保,而这一点是刘表不能接受的。
  因为他和黄祖的感情深啊。刘表不愿意做一个寡情薄意的人。这其实也是刘表在荆州一直混得不错的一个原因。黄祖为什么要为他卖命,蔡瑁为什么要为他卖命,一句话,就因为刘表这人重情义。
  刘表重情可以从他对待蔡瑁的态度上看得出来。蔡瑁大败而归后,蒯良建议把他咔嚓了,刘表却不忍心这么做,反而让他继续在军中任职,这样一来,感动得蔡瑁眼泪哗哗的,蒯良却只能徒唤奈何。
  但这一回,蒯良不想再徒唤奈何。
  因为蒯良明白,黄祖不可保。要保黄祖就要舍弃江东,这个代价无论如何是太大了。蒯良相信,任何一个有所作为、志在天下的男人都不会这么去做。
  他开始对刘表苦口婆心,希望他以天下为念。
  刘表却偏偏不以天下为念,而以友情为念。在经过短暂的蠢蠢欲动后,刘表,这个心肠软弱的男人突然明白自己能干什么,又只能干什么——
  能得到天下固然很好,但是天下到手了,朋友失去了,做人还有什么意义呢?
  再者说了,天下这个东西,既可能是馅饼,更可能是陷阱。一旦到手,还真是祸福未可知。刘表黯然决定,以孙坚尸换黄祖,继续经营好自己的自留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