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三国——一个乱世的欲望与宿命》
第8节

作者: 麻辣摇滚
收藏本书TXT下载
  虽然这宝贝在n年后被证明不是董卓偷的,但它在此时诡异地消失,毫无疑问是个不好的征兆。
  鲍信看到了二者之间的联系。

  此时的鲍信只是个后军校尉,官阶不高。但是他善于发现,发现人间真理。
  说起来很奇怪,这个世界上的很多真理,往往是地位不高的人发现的。这些人脚踏实地,心中无藩篱,故而视野广阔。
  鲍信就是如此。
  鲍信对袁绍说,董卓这个人,怀有异心。不把他干掉的话,这个江山会变色啊。
  袁绍无语。袁绍当然也看到了董卓的异心,但他的痛苦也在于此。

  因为干不掉。
  董卓他不是一个人,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身后有千军万马,他的手中捏着少帝与陈留王——此二人是在落难途中,落入董卓之手,然后被其“护送”回宫的。
  在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就是董卓的人质。
  所以袁绍徒唤奈何。
  司徒王允也徒唤奈何。

  当鲍信游说袁绍未果,转投王允寻求更高层的支持时,司徒王允向他很遗憾地摊了摊手。不错,他是贵为司徒,但又能怎样呢?
  这样的时代,连皇帝和太后都要逃难,命悬一线,区区一个司徒还能翻云覆雨不成?
  所以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世上事在此时都不可为,那就他奶奶的不为。
  司徒王允做如是想。
  鲍信走了。
  翻着白眼走了。他的目的地是异乡。鲍信不屑于和这些患得患失的人在一起刨食。
  董卓伸出一根手指头。
  是大拇指。

  他深情地看了半天,然后转过头,问一旁的李儒:谁做它比较好?
  这样的问题,一般人其实是回答不了的。
  但李儒不是一般人,他是董卓的影子,董卓心思的影子。董卓想什么,想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
  你。
  李儒回答得干脆利落。
  现在不行。不能那么赤裸裸。要含蓄。

  那就让那个小皇帝继续做一段时间大拇指。什么时候时机成熟了,主公取而代之。
  现在就取而代之。
  什么意思?
  小皇帝下,陈留王上。陈留王取代小皇帝坐皇位。
  意义?

  你说呢?
  李儒没说什么,因为他很快就明白了。皇位中场换人这一招貌似无意义,实有深意存焉。从表面上看,皇位只在两个刘姓小儿中间做一个轮换游戏,仅此而已。但谁是幕后操纵者?谁是这个国家一言九鼎的力量?
  只有董卓一人而已。
  不错,在这个世界上,是有很多事情需要名正言顺,但他董卓不需要。因为他是董卓。比皇帝还牛逼的董卓,可以制造新皇帝的董卓。
  董卓来到洛阳,就是给这个国家制定规则来的。
  李儒把这一切想得透透的。

  万籁俱寂。
  只有呼吸声。
  很沉重的呼吸声。
  这是董卓的家宴,却有百官来朝。
  百官不敢不来朝。因为这既是给董卓面子,也是给自己位子——董卓来了,一切要重新洗牌。原来的官还能不能做下去,得巴结好董将军啊。
  但是谁也没想到,董卓眼里没有他们的位子,只有皇帝的位子。趁着百官曲意奉承的当口,董卓高调提议,小皇帝下,陈留王上。乾坤需要颠倒一下。
  万籁俱寂的场面由此造成。人人都在思考,自己该不该发声,该怎样发声。

  不错,董卓现在对付的只是小皇帝,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皇帝换了,洗牌那是不可避免的。更严重的问题还在于,董卓此项提议要是获得通过,毫无疑问他将获得至高无上的权力。谁是这个国家今后制衡董卓的力量?中国,将往何处去?这都是绕不过去的大问题。
  人人都在思考。
  却人人不敢发声。
  直到一个其貌不扬的人悠悠忽忽地从座上站起,口齿不清地吐出两个字——
  国贼。


日期:2008-9-13 10:54:33

  这一剑杀鸡儆猴
  一个其貌不扬的人,中气必不充沛。这是表与里的关系。
  但是此人却不然。
  虽然口齿不清,可“国贼”两个字却送到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耳朵里,中气之充沛由此可见一斑。
  每个人都楞住了。

  只有董卓例外。他没有发楞,而是——
  发狠。
  因为说这话的人是荆州刺史丁原。虽然荆州刺史和西凉刺史都是刺史,但很显然,董卓不是丁原。
  他是可以决定丁原命运的人。
  剑就这样出手了。在丁原说出“国贼”两个字后不久。
  这是霸气之剑,是杀鸡儆猴之剑,带着董卓的欲望和野心,稳准狠地刺向丁原。
  丁原却安然无恙。
  不是董卓的剑不锋利,而是出现了意外——董卓收手了。
  董卓之所以收手是因为李儒眼里看见了一个人。
  站在丁原背后的人。此人卓而不群。

  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是否卓而不群有时候不需要做什么动作,只需往外那么一站就可以。
  一站定鸡鹤。所谓鹤立鸡群。
  丁原背后的这个人就将自己站成了鹤,而不是鸡。
  因为他的眼睛。
  眼里有杀气。

  一般来说,一个人眼里有杀气并没什么。譬如厨子,面对活鸡活鱼时眼里杀气毕露。但是此人不是厨子,他眼里的杀气不俗。
  此人不杀则已,一杀则非常。这是屠龙之杀。
  李儒怕了。
  毫无疑问,如果他不出手阻拦,丁原肯定死翘翘。
  但与此同时,董卓肯定也死翘翘。

  死于此人之手,死于他手中拿着的方天画戟。
  李儒阻拦了。不过不是出手,而是出口。因为这样的时刻,口比手快。
  李儒给出的建议是今天大家只管喝酒,莫谈国是。有国是,到朝堂上去谈。
  董卓听取了他的建议。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聪明的选择。它不在于李儒讲得有道理,而是因为董卓也看到了丁原背后的那双眼睛。那双令他不寒而栗的眼睛。

  董卓收手了,生生地将刺出的剑在半途中收了回来。
  便继续喝酒,各怀鬼胎地继续喝酒。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妥协和暧昧的味道。
  有一个人却不愿意妥协和暧昧。
  卢植。

  虽然听闻董卓带兵来京,卢植曾一度弃官不做,但卢尚书一颗关心国事的心却始终没改变。这次他应邀来董府,不是来喝酒的,而是来战斗的。
  作为一个战斗者,卢植以为姿态第一,胜负则在其次。
  不错,董卓现在是一手遮天。但自古以来,一只手遮得了天吗?
  关键是要有人伸出自己的手,拨开那只遮天之手。
  卢植站出来大胆说道:“……今上虽幼,聪明仁智,并无分毫过失。公乃外郡刺史,素未参与国政,又无伊、霍之大才,何可强主废立之事?圣人云:‘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

  卢植这话虽然说得有些温文尔雅,但意思却和丁原说的一样,就两个字——国贼。
  董卓这次是真生气了。他突然觉得自己进京后成了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对象。他奶奶的自己还没怎么着啊,就征求一下意见却接二连三地被骂国贼……有这么欺负人的吗?
  一怒之下,董卓的剑又出手了。
  这一次依然是霸气之剑,依然是杀鸡儆猴之剑,带着董卓的欲望和野心,稳准狠地刺向卢植。
  李儒看到了这一剑,不过没有阻拦。他非但没有阻拦,反而乐见其成——是到了杀鸡儆猴的时候了。这一剑下去,这个国家的政治新秩序将从此确立,而卢植毫无疑问会成为新政治秩序的牺牲品。

  最重要的是,这一次将不可能有任何意外发生。因为卢植背后没有眼里有杀气之人保护他,百官们慑于董卓之威也不会出手相救。卢植必死无疑。
  卢植也认为自己必死无疑。事实上,他就是慷慨赴死来的。卢植想用自己的死,唤醒朝廷反董卓力量的迸发。
  他闭上了眼睛,等着那把宿命之剑刺透其胸膛。

日期:2008-9-14 11:19:24

  夜宴的结局
  宿命之剑拐了个弯。
  因为董卓分神了。起因是他听到了一声叹息。
  叹息声很奇怪,充满了强烈的失落感。这让董卓很不爽。他只得收剑。
  董卓做事,向来讲究酣畅淋漓。但他又是个疑心极重的人,在行事过程中绝不允许他人打岔,哪怕是发出一声叹息。
  在他看来,这叫做追求完美。
  站出来。

  董卓头也不回地朝百官喝道。
  议郎彭伯站出来了。
  给个理由。
  叹息无需理由。
  天下事,事事都需理由。

  董将军杀人有理由否?
  因为他找死。
  彭某以为,不是卢大人找死,而是将军找死。
  给个理由。
  杀卢植易,安天下难。
  什么意思?
  卢尚书海内人望,今先害之,恐天下震怖。
  有道理。卢植可不死,你必须死!

  董卓说话间剑指彭伯,有意无意地将自己定格成了剑客形象。
  局面骤然转变至此,有很多人突然忍不住笑了。
  当然是在心里。
  因为他们知道,董卓慌了,心神乱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