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从0到100亿元源自真实案例:少年巨富》
第2节作者:
奕公子 关键词第044:提高广告吸引力
关键词第045:提高广告目标受众数量
关键词第046:终端拦截
关键词第047:口碑战略
关键词第048:大鱼法则
关键词第049:向投资者的传播
关键词第050:向竞争对手的传播
关键词第051:被动营销
第五章:危机营销
关键词第052:旺季扩张遭遇危机
关键词第053:估测危机的破坏力
关键词第054:承担风险,赢取旺季时间
关键词第055:在危机中塑造公共形象
关键词第056:危机行情研究
关键词第057:危机营销
关键词第058:与人合作获得资源
关键词第059:用业务锻炼队伍
关键词第060:生产的组织者
关键词第061:卖方市场实现暴利
关键词第062:在危机中兼并弱小者
关键词第063:将胜利事迹化为品牌
第六章:人才战略
关键词第064:用人的成本
关键词第065:员工培训
关键词第066:按量取酬
关键词第067:竞争上岗制
关键词第068:主管的责任
关键词第069:最佳员工
关键词第070:员工创业环境的生态平衡
关键词第071:高管的待遇
关键词第072:做商业实验
关键词第073:服务效果的承诺
关键词第074:公司的使用权
关键词第075:人才布局
第七章:盲目扩张
关键词第076:人才的生存土壤
关键词第077:中点突破与地缘经济
关键词第078:风险投资商的投资准则
关键词第079:最便宜的报纸广告
关键词第080:销售成功所需广告信息量
关键词第081:管理成本
关键词第082:业务量不足引起的问题
关键词第083:救火队员
关键词第084:创始人的影响
关键词第085:降低意外事件的影响
关键词第086:入口争夺战
关键词第087:与更弱者竞争
关键词第088:恢复团队士气
关键词第089:营业额增长的驱动因素
日期:2010-03-13 18:56:50
关键词第001:创业者的年龄
李富贵曾经对他的名字感到自卑。因为这个名字看起来太土。
李富贵生于南方某穷省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与生伴来的便是穷与土。他出生的时候,正是改革开放的第二年,新冒出来的“万元户”成了当时财富英雄的代名词,“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则是人们理想中的财富生活。他的父亲自知没有发财的本事,却期望儿子能够荣华富贵,于是给他取了这么个名字。
俗话说,知识改变命运。对于大多数农村人来说,要改变命运读书是比较可取的一条出路。李富贵自小懂得惟有读书才能出人头地的道理,发奋读书,于18岁那年考上了省城的一家大学。
大学给了李富贵别样的生活。数层高的宿舍楼与201预付费电话,实现了他对“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奢望;斥资百元购买U盘,让他触摸了现代科技文明;而去麦当劳吃个冰激凌,则让他对奢侈的生活不再极度陌生。
四年的大学生活下来,李富贵并未积攒下多少对他成就事业有利的钱财资本、知识科技与人脉关系。但李富贵认为这四年于他人生奋斗是必不可少的,后来他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说:“这四年的最大功劳,就是让我在城市里头生活了几年,让我初步理解了这个社会的经济运行方式。我有几个同行,他们是城里的孩子,比我早熟点,都是十八九岁开始干的。”
到李富贵大学毕业的时候,大学生们身价已经贬值许多,偏偏李富贵所学又不是如金融、通信等出路好的专业,想要找份2000元月薪的工作已经殊不容易。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李富贵如是随大流地考研,并如愿考上了北京一所大学的研究生。
2002年夏天,22岁的李富贵拎着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行囊来到了北京。
日期:2010-03-13 18:58:14
关键词第002:选择推广方式
2002年的国庆黄金周,中关村某处路边站着一个年轻人,身前放着一张纸,上写“家教”二字。此人便是李富贵。他学校生活安定下来,便想赚点外快补贴一下生活。北京的消费高,他那身在农村的父母根本供应不起。
很多大学生们会为体验生活或赚钱而“勤工俭学”,形式大致有做家教、家政、促销、撰稿、发宣传单、做某些产品的校园代理等,或去外边一些公司做兼职员工。其中做家教是主流,这是一项较为体面、以在校学生的眼光看来收入不算低且没有任何风险的工作。
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意。李富贵是考虑到中关村一带人流量大才来此摆“摊”的。但他在太阳底下曝晒了几个小时,竟无一例生意上门,不禁对此行动产生了怀疑。
“阿贵!”传来一个声音,走过来一个人。来人是李富贵的研究生同学陆向阳,他个子很大,与瘦小的李富贵站在一起就更显魁梧。陆向阳问:“发什么愣呢?”李富贵答:“我在思考一个关乎人类生存发展的巨大问题。”陆向阳好奇:“什么问题?”李富贵答:“我在想,怎样才能找份家教来干。”陆向阳笑,李富贵说道:“我快没钱吃饭要饿死了,你说这问题大不大。”
陆向阳笑问:“想出来没有?”李富贵答:“还没有。你在北京上的大学,以前干过家教,正想找你问问。”陆向阳唏嘘:“学生好教,活难找啊!要是那么容易找到家教来做,我就不这里晃悠了。”李富贵学足了电影里奸人的嘴脸,色迷迷地说道:“既然这么有空,不如我们来研究研究?”
陆向阳被他感染,也一副幽默嘴脸说道:“OK!NO Problem!”李富贵问:“我们来个地毯式搜索,逐个排查。你说,我们找家教,一般有什么办法?”
陆向阳不假思索:“有几种吧,一是像你这样,一是像他们那样,”他指了指旁边的一块“城市牛皮藓”,上写“办证13×××××××××”。李富贵笑了笑。陆向阳继续说道:“或者到网上去发帖子,好像分类信息网站、还有新浪、搜狐、网易这些大型论坛的北京版里边。”
李富贵点点头,问:“还有吗?”
陆向阳答道:“要不就是去学校的勤工俭学办公室登个记让他们帮你找活干,或者去家教公司。”
那时候正规的家教公司还不多,陆向阳所说的家教公司,多是些租十来平米办公室、摆张桌子安部电话就开张的职业介绍公司,职介业务遍及家教、家政、发宣传单、贴小广告等。北京的大学生们鲜有从此间收获者,去那里登记先得交50元到100元不等的费用,然后他们说得天花乱坠很快就有学生给你,但实际上他们收了100元以后往往屁事不干。
陆向阳补充道:“还有就是熟人介绍了。好像说你做家教我也做家教,你教语文我教数学,我把你推荐给我的学生,你把我推荐给你的学生这样。我原来带了四年的那个娃,就是我一师兄给介绍的。”
李富贵略一沉思,又问:“那你觉得这些办法里边,哪个看起来比较靠谱?”陆向阳反问:“什么意思?”李富贵回答:“我刚一直在想,我这样大街边上摆摊,让人一看就觉得我挺落魄挺没本事的,家长会不会不放心把娃交给我?”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