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的权杖——中国历史上的权谋与政变》
第20节

作者: 王者觉仁
收藏本书TXT下载
  王莽当即去找太后。淳于长毕竟是太后的外甥,生杀予夺,一切还得看太后的旨意。
  听到王莽的密报后,太后怒形于色:“这孩子竟然胡乱到这个地步!走!去禀报皇帝!”
  太后金口玉言,剩下的只是走走过场而已。

  一颗硕大的拦路石,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王莽摆平了。
  当然,王莽并没有捏造事实或栽赃陷害,他的奏报句句属实。
  要怪只能怪淳于长自己。他得势后的种种言行,无不授人以柄。任何人想要打击他都有现成的口实,根本不需要罗织什么莫须有的罪名。关键只是在于谁有这个动机、胆量和实力把他的诸多劣迹捅出去而已。
  而王莽的动机、胆量和实力恰好都足够。
  淳于长被皇帝拿下了诏狱,再三审讯之后,对王莽揭发的罪状一一供认不讳,随后便死在狱中,妻儿老小或发配南方、或遣返原籍。

  王莽赢了。汉朝宗庙的大门已经向他豁然洞开。
  王莽的眼前一片坦荡光明。
  (未完待续)
  日期:2007-4-21 19:56:40
  (续前)
  第三章一个书生的乌托邦

  三
  皇帝因为王莽首先揭发淳于长的罪状,对他的忠心大加赞赏。王根于是推荐他接任自己的职务。
  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八年秋,王莽继王凤、王音、王商、王根之后任大将军大司马辅政,成为王氏一门的第五位大司马。
  王莽时年三十八岁。
  大司马的位置,在王莽的四位叔伯父那里,在天下人的心目中,或许已经是人生的巅峰。可王莽并不这么想。他知道自己还在路上。

  眼前的汉室宗庙虽然形同虚设,可梁柱仍在,气数仍在,群臣百姓仰望的目光仍在。所以王莽不敢丝毫倦怠。他敦聘了更多的贤能之士担任自己的下属和幕僚。所得的朝廷赏赐和封邑的赋税收入,他全部用来奉养士人,而自己的生活则更为俭约。
  当年的王氏诸侯们竞相以奢侈为尚,王莽从一开始就反其道而行之,以克勤克俭扬名立万。他的从政之道向来是:官爵愈显,素朴愈甚。所以一得志便忘形的淳于长,实在没有资格做他的对手。
  善于为自己塑造美誉度的王莽当上大司马之后,马上又为仰慕他的人们贡献了一则美谈佳话。
  王莽的母亲生病,公卿列侯的太太们纷纷展开“夫人外交”,络绎不绝地来到王府看望老夫人,籍此结交王莽的妻子。可让太太们颇感失望的是,她们最想见到的人竟然没有露面。匆匆而出迎接她们的,只是一个衣不曳地、膝前还围着一条大布巾的佣人。
  还没等这些盛装华服、珠光宝气的太太们噘嘴表示不满,就有人告知她们,眼前这个简朴得几近邋遢的女佣,就是堂堂的大司马夫人。

  太太们一齐咋舌,半晌无语。
  这则堪称经典的佳话迅速在长安城的街头巷尾流传开来。
  王莽看见自己的道德形象在天下人的心目中熠熠生辉。他满意地笑了。
  只是苦了王莽夫人。
  夜深人静的时候,当大司马夫人在绣房中望着自己盈箱满箧的华服和珠宝,不知内心作何感想?

  王莽担任大司马的第二年,汉成帝刘骜忽然无疾而终。成帝无嗣,便迎立定陶王刘康的儿子刘欣登基,是为汉哀帝。
  汉朝自开国之初便与外戚擅政相伴随:惠帝时是吕氏,昭帝时是上官氏、霍氏,成帝时是王氏。至哀帝一朝,外戚规模更是盛况空前。
  因为年少的哀帝身旁,足足站了四位太后。
  光记住她们的尊称就是一个让人伤脑筋的问题。王太后被尊为太皇太后,哀帝的祖母傅昭仪被称为恭皇太后(后又称帝太太后),哀帝的母亲丁氏被称为恭皇后(后又称帝太后),成帝时的赵皇后被称为皇太后。
  太后一多,外戚自然就少不了。
  哀帝刘欣一即位,傅家和丁家的一大串外戚就在朝堂外列队等着封侯了。
  或许是因为当年他父亲曾遭到王凤排挤,所以刘欣从小就对专权跋扈的王氏一门深为不满。于是,人小志气大的哀帝刘欣一上来就大肆封侯,给了王莽一个下马威。

  刘欣四月初八登基,五月十九就册封傅太后的堂弟傅晏为孔乡侯,傅喜为高步侯拜右将军;册封舅父丁明为阳安侯,表兄丁满为平周侯;就连死去的傅太后的父亲也被追封为崇祖侯,丁太后的父亲被追封为褒德侯。
  王莽无奈地发现,原本已经打扫干净的汉室宗庙的门前,忽然间又来了一帮人在那边你推我搡了。
  原本一览无余的帝国政局,刹时变得错综复杂。
  然而王莽毕竟不是浅薄之人,他深知,通向帝座的道路绝非一条坦途。而看惯了政治风雨的太皇太后王政君,更显得宠辱不惊,雍容大度。她立刻下了一道诏书给王莽,让他辞官,退居私第。王莽对老太后以退为进的策略心领神会——如今以傅太后为首的这帮外戚来势汹汹,目标就是这个大司马之职!而咄咄逼人的年轻皇帝似乎也充满个人的政治抱负。眼看这辅政的位置已经成为旋涡的中心,与其当这个众矢之的,还不如避其锋芒,保存实力。

  于是王莽便上疏辞职。
  哀帝刘欣一看,这也太快了点吧!?自己刚刚即位,毫无根基,你们故意做出这么漂亮的高姿态,不是陷我于不仁不义吗?谁不知道朝野上下都是你们的人?我要是现在准你辞职,定被千夫所指!你们这招虽然高明,可朕也不傻。这大司马你是肯定要辞的,但不是现在。
  刘欣有样学样,跟王莽打起了太极。他也下了道诏书,重新起用王莽。为表诚意,他特意派遣了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左将军师丹、卫尉傅喜等四个朝廷重臣代表他去进见太皇太后,情真意切地说:“皇帝闻知太后的诏书,非常悲伤!大司马如不起用,皇帝就不敢治政!”
  王老太后没想到这刘欣小小年纪玩起政治来也是一把好手。
  得!第一个回合,双方就算打了个平手。

  老太后就让王莽暂且拎着这顶大司马的帽子,看准机会再撒手不迟。
  不久后,皇帝准备在未央宫举行一次酒会,有关人员把傅太后的座帐陈设在太皇太后旁边,王莽一看,知道机会来了,便指着那人的鼻子骂:“定陶太后是藩臣之妾,怎么能和尊贵的太皇太后并列呢!?”随后便将其座位撤到一旁。
  傅太后闻讯后勃然大怒,拒绝赴会。
  王莽狠狠地得罪了一下傅太后,而后再度提出辞职。
  哀帝刘欣这回没辙了。
  傅太后现在恨不得一刀宰了王莽,这太极还怎么玩?
  于是皇帝不得不准奏,给了一大堆赏赐后把王莽送出了朝堂。
  绥和二年七月初一,火辣辣的太阳直射着长安城。缓缓步出朝堂的王莽最后回头望了一眼。他看见未央宫的琉璃瓦上一片热气蒸腾。

  而他此刻的内心却从容而清凉。
  他知道,他会回来的。
  哀帝刘欣是怀着重振朝纲的中兴之志登上帝座的,然而,他空有武宣之志,却苦无武宣之才。在他执政的六年之中,政令无常,举措乖张。前三年就接连更换了四个大司马、四个丞相,后来又以不学无术的弄臣董贤为大司马,搞得朝野上下人心离乱,怨声载道。
  在这乱相纷呈的局面中,满朝文武和天下百姓,无不深深地怀念当年那个高风亮节主动辞官的大司马王莽。
  远离庙堂的王莽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然而他却不动声色。下野的这几年里,他深居简出,谦恭下士,矢志不渝地坚守着他的道德节操、保持着他的光辉形象。

  他很清楚,自己虽然淡出了权力中心,可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还牵动着人们的目光和心弦。所以,当次子王获有一次杀了一个奴隶之后,王莽竟然大义灭亲,逼令儿子自杀。
  此举更为有力地博得了人们的崇仰。
  只是儿子王获恐怕到死也不明白,何以自己的这条命居然跟奴隶一样不值钱呢!?
  可在王莽看来,儿子毋宁说死得其所、死得重如泰山。
  因为,在缔造王氏宗庙的宏图大业中,他不愧为一件最有价值的神圣祭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