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的权杖——中国历史上的权谋与政变》
第7节作者:
王者觉仁 原因或许就在于他的故步自封。换句话说,当他鼎力辅佐秦王统一天下,成为秦帝国首屈一指的大功臣后,他对于权力的野心基本上就萎缩了,进而导致政治嗅觉的钝化乃至完全消失。
为何这么说呢?让我们来看看:当赵高在沙丘之变后一次次翦灭异己的时候,当年幼无知的傀儡皇帝一步步被架空的时候,更当赵高抛出的绞索一寸寸把他套牢的时候,他李斯身为一个堂堂秦帝国的丞相,都在干些什么呢!?
他什么也没做。
故步自封导致了他的无所作为。
从他当年在酒宴上的表现我们足以看出,仅仅因为自己能从一只可怜的“厕鼠”混到最大的“仓鼠”,他就为此庆幸不已。他当年的感叹与其说是一个政治家的居安思危,还不如说是一个老政客的患得患失。因为他在感叹之余并没有采取任何实质性的举措保护他的既得利益,而是寄希望于一本日渐发黄的功劳簿让自己福泽绵长甚至荫被子孙。他明明懂得“物极必反”的道理,可他却让这种意识仅仅停留在“感慨”和“隐忧”的层面上,而没有及早地谋划并实施足以让他“持盈保泰”的策略。
说到底,一个人在一无所有的时候怀有进取精神并不难,难的是功成名就之后如何保有锐气,如何让自己依然拥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野心和梦想。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当年的“仓鼠”志向其实就不够远大。他应该想到别的“仓鼠”总要分享他的奶酪,也应该想到那些四处乱窜的小“厕鼠”总有一天也会来动他的奶酪。
拿他的志向跟秦王嬴政一比就优劣立判了。嬴政如果不想当秦始皇,那他或许连秦王也当不成,因为历史总会把一个楚始皇或一个赵始皇推到台面上。
而李斯只想当李斯,所以当赵高这只新来的“仓鼠”爬到他身边时,他李斯的灾难就降临了。
赵高比他清醒得多。
赵高知道唯一占有奶酪的办法,就是对仓库和厕所来一场大扫除。
李斯身陷囹圄之后,赵高果真就像猫玩老鼠一样着实把他耍了一回。他知道李斯满腹冤屈,有机会必然翻供,所以他略施小计,就让李斯死了这条心。
赵高指使自己的党羽假扮成御史、谒者、侍中等各种身份的官员,前后十几批去轮番审讯他。李斯以为机会来了,每次都翻供,否认自己参与叛乱。可每次翻供的结果是遭到更严酷的拷打。
李斯顶不住了。有一次他终于不再翻供,承认了之前的供词。可他万万没想到,这次来验证口供的却不是赵高的爪牙,而恰恰是二世皇帝派来的人。
赵高拿到这份最后的供状时,嘴角肯定掠过一丝旁人不易察觉的笑容。
赵高将判决递了上去,胡亥高兴地说:“多亏了赵君啊,不然我被丞相卖了都不知道。”
秦二世二年七月,曾经伴随始皇帝驰骋天下叱咤风云的丞相李斯,和次子一起被腰斩于咸阳。临刑前,李斯发出了一生中的最后一次感叹。
这声苍凉的感叹遂成经典,无数次地被后世史家与文人转引于各种著述之中。
据《史记》载,李斯迈出监狱的那一刻,忽然回头对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身败名裂家破人亡的李斯,到头来憧憬的只是一种常人的幸福。
这种幸福多普通啊,普通得近乎琐碎。
任何一个小老百姓,只要他愿意,他随时可以放下手中的农活,带上儿子,牵黄犬,出东门,逐狡兔。
然而,此刻的李斯不能。
千载之下,万世之后,都曾经有也仍然会有无数的李斯重新经历这样的一刻,重复发出这样的感叹。
如果一切可以重来,无数的李斯们,还会不会在自己生命当中的某一天忽然间自惭形秽,依旧热切地憧憬着“仓鼠”的幸福?
我想,他们大抵还是会的。
(未完待续)
日期:2007-3-17 22:53:00
(续前)
第二章谁动了帝国的奶酪?(下)
跟李斯的绝命之言一样成为经典的,还有赵高和胡亥一起表演的一场小闹剧。
李斯死后,赵高如愿以偿地坐上了丞相的交椅。为了验证自己对奶酪的专属权,就把一只鹿拉到了朝堂上,说,这是一匹马。二世胡亥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连忙问殿上的文武百官说:“这是鹿吧!?”
此刻,煌煌秦帝国的衮衮诸公们,居然脸不变色心不跳地面对着他们的皇帝,异口同声斩钉截铁地说:“马也!”
隔着两千多年的岁月帷幔,我仿佛还能听见这声气壮山河的“马也!”一路奔腾呼啸而来,轰然回响在我的耳边。
掌握了最高权力的人通常会进入某种“化境”,这种境界会让人的创造力在忽然之间光芒四射、无远弗届。
包括偶尔创造一两句流芳千古的成语。
朝堂上群臣们那声嘹亮的“马也!”把二世吓坏了。他以为自己脑子进水了,赶紧召太卜来占卜。太卜说他祭祀上天的时候不够虔诚,应该斋戒。于是胡亥就跑到上林苑去斋戒。可他脾性不改,天天在苑里游玩射猎。他是一个神射手,林子里的东西都逃不过他的弹指一挥间,比如兔子啦,山鸡啦,野猪啦,还有行人啦之类的。
有一天他就射死了一个人。高明的射手就是这样,眼里只有猎物,没有人。
可是人命关天哪。所以赵高的女婿——咸阳令阎乐就当仁不让地站了出来,把尸体抬到了皇帝面前让他看。然后赵高就义正词严地对皇帝说:“天子无故杀害无辜之人,是上帝和鬼神都不能容忍的,上天将会降下灾祸,陛下应该远离皇宫去祈福消灾。”
皇帝就乖乖地住到望夷宫去了。
二世胡亥彻底变成了一枚任人摆布的棋子。
赵高之所以把他挪来挪去,一是玩李斯玩出了瘾,似乎有些余兴未消;二是最后再审视一下,看看挪动这枚棋子会不会导致整个棋形的变化。
胡亥在望夷宫仅仅住了三天,赵高就得出了结论:这已经是枚废子了,把他扔出棋盘的时候到了。
公元前二0七年,秦二世三年八月。咸阳令阎乐率兵一千多人突然出现在望夷宫,杀掉侍卫长后长驱直入,一路射杀数十名敢于抵抗的卫兵和宦官,其他人见状,纷纷逃命作鸟兽散。阎乐进入殿内,一箭射入二世的幄帏。二世大怒,呼叫左右。左右侍者早已吓成一团,无人响应。胡亥至此,方知大势已去,缓缓步入内室。
最后只有一个宦者跟在他身边。
胡亥看着他,茫然地说:“你为什么不早些告诉我,事情会到如此地步。”
宦者说:“我不敢说,才能保全性命;我要是早说的话,早就被杀了,怎么会活到现在!?”
阎乐走近胡亥,说:“足下骄横放纵,诛戮无道,天下人全都背叛足下,足下打算怎么办?”
胡亥说:“可以见丞相吗?”
阎乐说:“不行。”
胡亥说:“我情愿做一个郡王。”
阎乐说:“不行。”
胡亥说:“我情愿做万户侯。”
阎乐说:“不行。”
胡亥说:“那我情愿和妻儿一起做平民百姓。”
阎乐最后看了他一眼,说:“臣奉丞相之命,替天下人诛杀足下,足下虽多言,臣不敢报。”说完把手一挥,士兵们一拥而上。
绝望的胡亥被迫自杀。
胡亥临死前的愿望呈阶梯式递减,当它们一一被否决后,最后的一丝渴望不免还是和李斯一样——做一个老百姓。
他们这算是彻悟吗?
恐怕不算。给他们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他们的欲望还是会重新往上走,呈阶梯式递增。这就是人性,古往今来没多少人可以例外的。
人是很奇怪的动物。在绝境中喝自己的尿都能坚持活下去,在那样的时候,一碗水就是生命中最大的梦想,一口井就是天堂。可当他富贵绝顶、权倾天下的时候,他仍然会感到痛苦和不满足,他还会渴望长生不老,渴望占有整个世界。
所以我们往往会在一个人身处绝境的时候看见人性的力量与尊严,而在一个人的富贵荣华中看见人性的猥琐与荒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