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在少年》
第31节

作者: 闗风月
收藏本书TXT下载
  “好心”不是教育失败的借口,也不是要求子女顺从的理由,更不能以服从家长的指令,作为判别孩子是否孝顺的标准。一旦“孝”的判别都不准确,就更谈不上去判断善良与否了。

  不过,无论是“孝顺”,还是“孝敬”,都是有一套道德标准的来衡量的,但是标准不同,判别的结果也会差别巨大。比如,我们国家幅员辽阔,简单分成东西南北中,更细就不说了,就说南北方的区别吧。
  北方族群的观念为:父母在,不远游。
  南方的看法是:守在家里的孩子,没出息。好男儿,志在四方。
  日期:2020-03-04 15:00:44
  所以,南方留守在家乡的耕田种地的,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残,以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居多。尤其是海南、两广、沿海地区。青壮年,基本不是东渡就是西游,旧时下南洋,现代北上广。总之,就像狐狸家族一样,父母将成年的孩子们撵出去,让他们学会自立。虽然会有些残忍,但却是一种风俗,也是一种爱,并以此为荣。因此,南方人见识广,善于经商,更富裕一些。等到儿孙辈一批批荣归故里、衣锦还乡的那一天,才是子女们对宗室家族祖先的,最大尽孝。

  而北方长期以来,都是政治文化的中心,是管理的核心,守在家里的观念更加根深蒂固。从治理国家的角度上来看,齐家治国平天下,似乎更需要臣民和百姓的:稳定、坚守和忠诚,所以,长辈们更希望将儿孙留在身边,看着子孙绕膝、四世同堂,才能显示家族的人丁兴旺,富贵吉祥。
  这是地域文化的差异造成的,没有好坏之分,我只是想说明:孝的标准本身就存在差异,因此判别一个人是否“孝”,就不是一件简单直观的事情了,一定离不开他们生存的大背景。

  说到根源上,顺是文明古国、传统教化里的重要遗产,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融入骨血。
  “顺”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深受皇家喜爱并推崇千年的理念。父子如君臣,顺从才好管。皇上希望臣子都听话,父亲希望子女皆顺从,无外乎就是为了方便自己的统领、管辖和掌控,这与孝敬和善良与否,已经没有多大关系了,已经沦为一种道德枷锁,成为禁锢他人的工具。所以,我的观点其实很简单:孝就孝,不在顺不顺,孝是感恩和敬重,母慈子孝,君明臣服,都是顺其自然的事情,没有必要捆绑“善”一起强制营销。

  偏离了敬重、爱戴、信服、自愿的核心谈孝,就是借题发挥耍牛虻(抱歉哈,孟教授!我仅对事不对人,没有指责您的选题)。要么会培养出一批,惟命是从的奴才,而不是人才;要么就是教育出一批,阳奉阴违、道貌岸然、口是心非的伪孝子。
  生儿育女本是身为公民的,重大的社会责任,而不是一时高兴擦枪走火后的失误与无奈,更不是为自己早早储备下一只绩优蓝筹股,等待老来吃分红、拿利息,未来有依靠颐养天年。这样陈旧、过时的教育理念,再美化也无外乎,还是一个“私”字衬底。
  如果自己尚且怀有私心,为何非要子女孝顺?怎么能教育出真正懂得良善与感恩的孝子?所以,我认为:百孝善为首,有孝未必顺。谢谢大家!
  ===============================
  日期:2020-03-05 10:24:00
  ======================================
  【24】*百善孝为先(三)
  玲024)果然后辈有新意,感慨少年不一般
  五号邓阑珊的论点是:孝是华夏民族千古传承下来的美德,仁爱善良的根基,毋庸置疑。对比西方的老年落寞,我们的老人晚年更幸福,这是值得我们庆幸的事情。
  当然,万事离不开因果。因我们的父母,会付出一生的爱心和精力去全力扶持子女成人,自然也希望得到子女同等的回报,这也是人之常情。黄发垂髫含饴弄孙,儿女绕膝几世同堂,这样的愿景本也无可厚非。
  而西方的道德观里,家庭观念相对淡漠,父母有自己的独立生活,尤其在孩子长大以后,他们并非全身心地付出给后代,而是各有各的事业和成就,相对独立,界限分明。也就是说,大人们没有为了孩子的前途,而被迫放弃,甚至牺牲掉自己的生活和事业,而成为高高在上,又可怜兮兮的施恩者。你们自立了,我们的责任就已完成,应保持适当的距离感,各存空间,彼此独立,相互尊重,不分上下,没有尊卑。

  于是,子女也不会因此承受长辈的巨大恩惠压力,承担过多的愧疚心理,甚至是负罪感,才会轻松地去体会来自父母的关爱。孩子们自己的生活与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建议和指导,但不会过分依赖于父母的经验,甚至去拼爹拼妈比家世,更愿意依仗自己,以自身能力为荣。这样的成长过程会更加自然流畅,虽说貌似是缺少了亲情和温暖,但是生活也独立自由得多,性格上反倒更真实和丰满,没有那么多在孝顺与自主上抉择,也就减少了自身的压抑和纠结。

  用东方的观念看待西方的教育,就是:母不够慈子不孝,老来凄惨没人管,一切皆活该。家庭观念太淡漠,亲情生冷如寿司,更谈不上善良了。付出了多少就得到多少,那是一定的。
  其实,这原本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结果,很难说,哪一种教育理念更先进,或者更优越。曲直长短,无问东西。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没有个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数千年的历史作为印证,谁敢说优劣好坏?
  没有谁对谁错的争论,只有如何选择的问题。如果我们将来身为父母,该如何去抉择呢?
  日期:2020-03-05 11:17:42

  六号陌雪儿的论点是:母慈子孝,知恩回报,原本是天经地义的事,但造成纠结的局面,也是有渊源的。父母对子女养育的辛苦,源于天性职责,是自愿的付出行为,身为年幼子女,根本无法选择。而付出的一方,也并非就应该因此失去自己的独立空间,和自己的娱乐生活,除非你自己主动放弃。而作为接纳一方的孩子,还没有能力强迫你取舍,完全是被动接受的。因此,他们没有承担你们这些的损失的义务。

  然而现实是,孩子们经常被迫要求,去承担那些责任。
  作为精神和心理上的弥补,父母会要求子女完全顺从和依附,判断标准就是:是否听话、懂事、孝顺。以牺牲对方的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的方式来补偿自己养育过程中的牺牲和损失,这个现象就值得深入探讨了。
  很多父母付出爱的时候不考虑对方是否承担得起,给了就得接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背负巨大人伦责任和心理压力的孩子,如果不愿沉默顺从,往往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反叛。
  其实,叛逆的性格人人都会有,但最终到底会不会爆发出来,还要看压的石头有多重。
  这大约就是家长们口中的逆子,也是我们的家庭中常常会出现青春期遇到更年期的原因。

  其实,所谓的叛逆,无非就是孩子长大了,开始独立思考了,具备了自己的主见和想法,由于环境和教育的差异,往往会与家长的想法不大一致。于是,有些家长就不理解不淡定了,便站在道德的高处,用孝顺和恩情的大石头,来限制不同的思维模式,打压异见,强求一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