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
第29节

作者: 夏晓光
收藏本书TXT下载

  吃了饭,他爸爸提议让我搬到他家住,早晨他们家提供早餐,这样我也节约了住宿费。两个人一起学习,可以相互促进,比之前住那个住宿环境好多了。
  刘磊爸爸这么提议,我觉得也不错,在那边租房每天连开水都喝不上。在合租房内,每天晚上十点钟没关灯,房东就要开骂了,每天都隔着窗户喊“关灯!”
  当初没有节能灯,宿舍里的灯泡如果超过了40瓦,房东也开骂了。大家也都知道,当初的灯泡瓦数只有几个规格。40瓦以下的灯泡就是25瓦的,光线又很差,甚至不利于看书,40瓦灯泡已经是看书的最低要求了。
  刘磊家里的条件,远比合租房好,再加上刘家对我热情邀请,我就把铺盖卷起搬了过去。我搬家也比较容易,所有的东西也就是一床辈子。
  搬过去后,每天晚上刘磊都问我不少问题,他也很努力,但是学习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赶上来的。尽管我很尽力教他每一道题,深知还是不能把他的成绩扭转乾坤。
  每天早晨,天还不亮的时候,刘磊的妈妈就来到我们房间里,一巴掌打在刘磊的身上,然后喊:“起床,赶紧起来学习!”
  早餐,刘家也是煮点粥,邀请我在家吃饭。我从不在对方家里吃早餐,内心里是不好意思的,毕竟在别人家里。
  我的原则是,可以在外面买到的东西,干嘛占人家的便宜?现在回想起来,人家也就是拿我当一位免费的家庭教师。
  自从我搬过去后,也就不自由了。到别人家住远不如在合租房里过得舒坦,尽管房东为了电费喊叫几声,我们都是花了房租的,内心里有自己的使用权力。即使被对方喊也是讨价还价的心态,内心是有底气的。
  在刘磊家里住就不一样的感觉了,每天帮人家扫地不说,还得全力以赴帮人家提高成绩。如果人家考试成绩上不去,我的脸上也不好看。
  每天晚上,我们在学校上完晚自习,我和刘磊一起回到家。他父母就逼着我们继续学习,甚至有时候他们守着我手把手给刘磊讲题。
  临睡前,刘磊爸爸还盘问半天刘磊当天的收获,也盘问我计划怎么去改进他的成绩,甚至问:“你觉得刘磊需要多久成绩才能赶上来?”
  这个问题一下子把我问住了,在我看来,刘磊的成绩几乎来不及了。学习这种事情,那是记不得的,越急的时候越不会有好成绩出现。
  他爸爸又说:“我们已经疏通了关系,让刘磊报考了县城一中。”
  …
  当初成绩差的人是没有资格报考县城一中的,刘父如此的寄以厚望,我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也是一个很单纯的孩子,一向喜欢说实话的人,从小就活得很真。这次谈到刘磊考县城一中的问题,他爸爸问我有多大的把握能考上,我摇了摇头说:“今年恐怕考不上了。”
  听到这句话,刘磊爸爸上去狠狠给了刘磊两巴掌:“你不争气,干嘛别人能学好,你就是学不好呢?”
  在他们看来,考不上县城一中这样的重点高中,意味着就是白读书了。我们当地的招生模式,多年前是片区招生,也就是每个学校招生当地一片区域的学生,那时候几所高中升学率都差不多。后来变成了县城一中录取剩下的,再给其他中学录取。
  其他高中都在农村里,县城一中在城里。有经验的老师都愿意在城里工作,导致其他高中从生源质量和教学质量都跟不上了,每年的本科升学率几乎都是零蛋,一年到头有两个考上大专的。
  读普通高中太让人觉得掉份儿,很多人都把目标定在了考上县城一中。省重点高中一般人也不会去想了,县城一中成为了大多数父母心中的梦想。他们的思维里,如果考不上县城一中,也就是考不上大学,所以对孩子的学习卡得很紧。

  刘父打完刘磊以后,他家人对我的态度似乎不是那么热情了。总是当着我的面狠狠骂刘磊一通,常骂他学习不上心,以后考不上好学校将来能做什么?他们骂孩子也不在乎我是否在场,也许临近中考了,他们觉得成绩再赶不上来,这个“家庭教师”也就没啥用了。
  这样的环境使我又怀念当初的合租房,我只好又搬回去住了,屈指一算在刘磊家里才住了两周多。这件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有些东西看似不要钱的东西,却是变相的占取其他资源,最便宜的东西,往往也就是代价最大的。
  日期:2020-07-24 01:28:36
  23:再次落榜
  这次中考期间我还是没睡好,我在合租房里住,晚上尽管没有人在楼下唱“卡拉ok”,是我压力太大导致的。尽管父母一直告诉我,不要紧张,也不要有压力。我考试期间,母亲从老家来到县城,住在姨妈家等着每场的考试结果。
  父母这种后勤工作做得越多,我的压力就越大。孩子们的压力,大多数都是父母给的。我活这么大年龄,后来写作也是常常熬到深夜,后来从没有失眠过。因为那是动力,而非压力,有动力的人会明白累了我就该休息,而有压力的人会觉得明天发挥不好就彻底完了。
  尽管我没睡多好,每天能保证睡4个小时。那些题,我也早就轻松驾驭,也发挥出了自己的正常水平,这次考取了756分。省重点高中分数线780分,比去年高出了二十分。县城一中的分数线是690分,我这个成绩又一次“落榜”了。
  这次我的落榜又是在预料之中的,反正就是试试看的心态。薛永考了720分,人家够了县城一中的分数线,顺利的上了一中。
  我再去问县城一中的时候,人家学校反馈说:“没有报考他们学校,是不予录取的,如果录取的话,属于借读,每学期的借读费1000元。”
  “不是今年改了吗?分数线够了就录取。”
  “谁说的?”
  …
  人家说的话,和班主任告诉我的内容截然不同。到底是谁在说谎?按照县城一中的说法,高中三年一共是六个学期,每学期的借读费1000块钱,共计6000块钱。这么一算那笔钱高得吓人,父母都是农民,在90年代的农村,不吃不喝辛苦很多年才能挣到。
  当我去问班主任的时候,班主任说:“你要去上县城一中,问我有什么用?我又不是一中的负责人。”
  …
  当我再去问薛永的时候,这小子当初似乎知道这方面的信息。薛永故意转移话题,笑呵呵的顾左右而言他。当初薛永说过县城一中不要从重点高中刷下来的学生,要的话也是多花学费,在此期间我问过他好几次,他似乎故意闭口不谈,存心让我踩踏陷阱。
  回首我先后经历的张强、薛永几乎都是这样的人,他们的父母多数是辛苦拮据的农民,往往就把挣钱当作第一位,把解决温饱吃饭当作人生的理想,不会有自己的梦想和独有的方向感。没有自己想去的方向,就会与人进行攀比。
  当一个人真正有梦想的时候,就不会攀比,因为人家有自己要去的方向,谁还会羡慕你,你手里的一切,都是人家不眼红的。
  刘磊这次考取了330分,比摸底考试还低了30多分,当初我幸亏走了,如果我不走的话,说不定还会被一家人质问,为什么我去了对方的成绩反而下滑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