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
第23节

作者: 夏晓光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们都是农村的孩子,需要自己好好努力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从信中看的你在借酒消愁,我劝你真不该这样折磨自己的身体,希望你能够好好的努力学业,希望将来咱们都能考上大学!
  你的老同学:荣荣
  这封信给张亚军看过,他说:“你再想想还有谁合适?”
  “我都不想写了,失望了。”

  张亚军说:“你可别这么想,我经历的打击比你多了,还不是照样泡了一个吗?你才受到多大的打击?你要学学我这种精神。你要知道,每个班里漂亮女生就那么两个,你再不抓紧,别人就抢了机会。你要知道,你们现在初中毕业了,别人也不见得闲着,没准也在给她写情书。你现在就该多写情书,不要只写给一个人,同时发出去好几封,总有一封会有结果的!”
  想想也是,大不了被回信骂一通,反正自己也不会少一两肉。前面的情书都没有得到结果,反正内容也是一样的,多抄写一遍而已。
  这次我写了三封情书,同时邮寄给三位女生,看看究竟谁回信?毕竟是同学们,每封信最后都得到了回复。第一封信回复过来后,确实大骂了我一顿,这名女生叫马娜。平时就是一位性格强势的女生,信中的语言也是刁蛮至极。
  夏晓光:
  你吃饱了顶的,脑子进水了,上学的时候那么蔫巴,见女生连话都不敢说,现在出本事了,居然给别人写了情书。还同时给我写了一封,内容还是一样的,你想干嘛?你觉得都和你一样脑残呀?
  你还会借酒消愁,我呸—
  一个鄙视你的人:马娜
  如果这三封情书是一封封写的,遇到这样的回信,后面两封信我是绝对不会寄出去的。怎奈已经同时寄出去了三封情书,只有等后面的两份回复了,但愿骂得我不要太狠。当第二封信被回复,我颤抖着打开信封,不过内容还好。
  晓光:
  你没事吧,还拽这么文绉绉的字眼,真没觉得你感情如此丰富,念在我们同学一场,奉劝你一句,现在我们的年龄,主要还是学习,父母逼的我也很紧,你不想学习,我还想呢,希望你以后断了对我的念想,告诉你,没结果的!
  同学:李红
  两天后,第三封信也回复了,这名女孩子叫张薇薇,回复的内容为:
  晓光:

  收到你的信后,我非常高兴,觉得你能够惦记着我,让我颇感自豪。我现在已经开始复读了,准备明年去考一所中专院校。真不知道你为什么开始想着爱情了,我觉得这些还不是我们这个年龄段应该考虑的问题。你最近到底怎么样?记得你报考了县城一中,最后考上了吗?你现在哪里读书呢?你是很聪明的学生,相信你的前途会很好,好好学习吧,晓光,别想那么多了。你读了哪所学校,记得告诉我!

  你的好同学:张薇薇
  这封信我收到后,没有给张亚军看,更不敢让父母发现,而是自己偷偷的把这封信给烧掉了。从那一天开始,我再也没有和张亚军泡在一起,他再来找我的时候,我拿着一本书,说:“我准备好好复习一下功课了,还是好好学习对我有用!”
  日期:2020-07-24 01:25:49

  18:复课一年
  面对我渺茫的学业,父母要求我再去复课一年,乡镇中学我不想再去了,去的话,恐怕会受到张强的报复。那里的教学质量也确实不敢恭维,升学率极低,再去的话害怕又是荒废一年。
  舅舅介绍了一所县城的初中,那所学校名字叫“求知学校”,据说是我们藁城县最好的初中了,让我到那里复课一年,准备来年再去考取县城一中。
  刚到求知学校的时候,发现很多人比我小两岁甚至三岁。由于我们乡镇的小学主打学前班教育,导致上一年级的年龄晚了两年。我已经被落后的两年,再加上复课这么一年。每当提起我的年龄,同学们背后议论我是笨蛋,认为我在初中复课了三年。

  我非常不喜欢听别人这么议论我,但是我说什么人家也不信。县城里的孩子,比我们乡下的孩子们更加活跃一些。新的班集体很快接纳了我,大家玩到了一起。自从到县城复课后,我必须解决住宿的问题。虽然姨妈家在县城,人家的房子也比较紧凑。
  没有住在他家里,还有另一个原因,姨妈不是在家里能做主的女人。姨夫当年是一名大学生,他在订婚前还没有考大学。
  当初那个年代,考上大学就等于科举成功了,一辈子可以当干部了。姨妈却是一位不识字的女人,这两个人能够走到一起,除了姨妈年轻时具有美貌之外,说明姨夫还是一位很靠谱的人。按照科学的婚恋观说,其实是不够匹配的。
  姨夫后来在乡镇里当了书记,姨妈只是一名家庭主妇。不管有没有共同语言,姨夫也是一名比较有责任心的人,但是他们婚姻根本不幸福。那个年代的人没有多少离婚的,两口子之间就算天天吵架,也照样在一起过日子。
  他们家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在孩子们眼中,姨妈似乎都没有多高的地位,两个孩子似乎都挺崇拜他爸爸的。
  母亲跟我说,在我姨妈家里,暂住几天可以,不能长期给人家添乱。我听班内的同学们说,有同学在外面租房。
  我于是忙打听:“我也要租房,那里还有地方吗?”
  同学们帮我引荐了一位在外面租房的小伙子,他的名字叫杨波,年龄上比我小两岁。个子也比我矮一些,我们一见面就聊到了一起。
  杨波说:“放学后跟我走吧,我们还有一个床位,每月10块钱租金。”
  当我来到那个地方的时候,发现是一个大“通铺”,上面睡着五个小伙子。我加入进来后是第六个人,我们都是农村来的孩子,放学后回到寝室,大家几乎无话不说,每天聊得都很开心。
  这些人家庭条件都不好,读小学的时候也都是认真学习的人,才被父母送到县城接受更好的初中教育。比起在老家乡镇中学读书,这些孩子们每天其实吃不饱,早晨只吃一碗“饸烙面”,当初是一块钱一碗。
  面条上面稍微带一星点儿肉丁,放着几片香菜叶子。尽管那时候总是这东西,吃得想起来都很烦,现在却只能回味,那东西确实也挺好吃的。
  中午的时候,我回到姨妈家吃饭,比在外面吃饭条件稍微好一些。姨妈家的伙食比我自己家好,隔三差五还能吃上一顿肉。

  我们这样的年龄正是吃得多的年龄,我性格也过于腼腆,就算在姨妈家,也不好意思一顿饭吃超过两个馒头。姨妈也都不知道我的饭量,一直以为我吃饱了,每次看我放下碗筷,还会问问我吃饱了吗?要多吃点儿。
  后来想想我太过于拘谨,谁也没有嫌我吃得多,是自己太在乎,也是因为在别人家里长期吃饭不是那么好意思。
  一起租房的孩子们,他们也是省吃俭用。甚至早餐、中餐、晚餐,都是只吃一碗饸烙面。大家总是去那家露天的面馆,坐在一排板凳上,吃完后再喝碗面汤就走人。
  晚上,我们这帮孩子常常跑到小卖部买一块方便面,拿到租住的宿舍去吃。那里没有开水供应,宿舍没有独立的电表,电费都是房东出钱,人家一直不让使用“热得快”。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