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经纪人手册(记录最真实的房产交易内幕)》
第39节

作者: 石寒2009
收藏本书TXT下载
  说完以上六点,我停顿下来扫了一眼全场,林总带头说好!大家噼里啪啦鼓掌,新来的一帮人眉开眼笑,露出特别崇拜的表情。林总调侃地说:“张寒,快把你的新方法说一说,还舍不得传授是吧?”我谦虚地说不是不是,马上就说,马上就说!一眼瞥到余小明,正温和地看着我。按理做了主管,许多事情应该跟他这个店长沟通更多才对,但是因为刘松的介入,反而与他疏远了。一想起来就有些惭愧,前两天我还知道余小明在林总面前说我好话,说张寒做主管挺负责的,而我有什么事情却绕开他,直接告诉刘松。这也许就是立场,一旦确定,便再难以改变。我和刘松虽然都未说过类似“同舟共济,一根绳上的蚂蚱”之类的话,然而,我们心知肚明是在一条船上了。最开始我觉得既然是经理主动拉拢我,我不可能也没有理由拒绝,时间长了便慢慢习惯了自己的角色。有时候想以前的汉奸是不是也是这样,刚开始还有些抗拒,心怀愧疚,等进入到自己的角色之后,渐渐就理直气壮感觉没有什么不对了。如果一开始我就知道跟刘松在一起要干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可能会考虑考虑甚至拒绝他。但刘松就是刘松,拉拢我时根本想不到以后会有什么阴谋,等到我明白到这点时,已经陷进去不可自拔。第一次接到刘松给我的任务,我跺了跺了脚,想不成功便成仁,无毒不丈夫,只要有钱赚,老子就顾不得那么多了。

  “八和天寓”在彩虹城南面,总建筑面积24万多平方米,开发商吹牛说,可远眺五云山,六和塔,俯瞰钱塘江。后来有一次带着客户上了第二十四楼,我照本宣科对客户说:“从客厅望出去,就可以看见远处的六和塔,并且还能见江,算是江景房啊!”客户冷笑一声,对着窗户望了半晌,说:“你说的就是那个塔尖啊!我没事望它做什么,要看江景,我就去买一线的了,离这么远有啥好看的!”我的脸一时僵住,三分似笑七分像哭。

  “八和天寓”据说是德国风格,采用自由、开放、动感的X型几何规划布局,五幢32-33多层高建筑配以超大间距、超长跨度,使社区融入城市,又从城市环境中脱颖而出。建筑设计语言节奏有序、简洁而富有线性美感。色彩、形体、光影变幻和谐。环境设计摒弃了传统组团式,以一种更理性全面的思想来对待景观,追求自然、生态的“大森林气质”。它的缺点是阳台小有些甚至没有,得房率极低,有一户型126方只能做到两个房间,硬要做成三房客厅将变得非常小,并且采光和通气效果也不好。此后有这样一户房东转手,我带看了十几拨客户去看,没有一个满意的。

  134.
  八和天寓一手房刚开始卖的时候非常火爆,许多客户往那边涌,在短短不到两个月里近千套房子就像超市里卖特价鸡蛋一样,很快被抢购一空,只剩下170方以上的大户型,而且听说是开发商有意留着缓一缓再卖,否则也早就处理完了,特别是顶楼的花园式跃层,订价到了两万,一套两百多平米的房子没四五百万拿不下来。
  那时就听说做一手房挺牛逼的。刘松说像彩虹城,江南别园,海威国际这些盘子,没有关系的根本进不去,去了那等于是去捡钱。刘松以前有个同事离开新世纪房地产之后,托关系进入一手房,潜伏了三个月后该楼盘正式开盘,结果此人因为做二手房时积累了许多客户,在一个月内就卖了三千多万,按千分之一提成也有三万多,成为当月的销售冠军,着实风光了一把。听得我等没挣到钱的人直吞口水毛细血管堵塞。三万多块,照我以前在东莞做技术员的薪水一千块一月,不吃不喝也要奋斗三年。如果每月都能赚三万块,不出两年即可买房买车,如此,那个女人就不可能离开...。一联想起这些,我不禁暗自神伤。

  溜进八和天寓一手房销售处完全是个意外。那日一早,按照原计划准备去“碧水豪园”看一套排屋,这套房子刚从网上找出来,是房东自己挂出来的,价格不错,钥匙就放在物业。侯大姐无意间看到这个信息之后,余小明在第一时间联系上了房东,把钥匙从物业里借出来做了一把放在店里。因为这件事,林总把余店长表扬了一通,说作为一店之长,就要有这种洞悉市场的能力,并立即下令:这套房子将作为公司的重点推荐,每个员工都必须去看一看,卖出去的公司除提成外另外奖励两百元。

  在七月份,公司一路走高完成了近15万的业绩,林总一时间雄心勃勃,信心满满,遂将八月的目标定为20万,风情店刚开始也定到了十万。这对所有人来说,压力都不算小。针对这个销售目标,余小明提出了“精炼房源,争夺客户”这样一个销售计划。主要分为三步:
  一,公司全力找出一部分性价比各方面都相对比较好的房源。
  二,由经验丰富的业务员与房东沟通,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在此基础上,得到房东的最低报价。(这一步最为重要,一旦成功,则在同一套房源上,就比别的中介更具有优势)
  三,积极寻找客户,将手里的优质房源按客户需求推出去。
  余小明这个计划一提出来,立刻受到了黄姐和林总的重视。在公司里,敢提建议的极少,而有用的建议则更是少之又少。当时,一般大小事情只有余小明和刘松动脑子想想办法,其余人大多没有什么想法,或者就是有了想法也觉得说上去没用,得过且过,同所有企事业单位的情况相仿。说起两个人对公司的贡献又有所区别:刘松的能力在于交际上,善于搞关系,银行,物业,开发商,哪方面当官的他都认识几个。上次一个客户在银行的信誉有些问题,去工行做按揭时出了点麻烦,刘松找到一家小银行的部门经理海吃一通,也不知道跟他灌输了什么,第二天房子贷款的事情就解决了。而余小明更擅长内部管理,在公司业务发展上出谋划策。

  135.
  余店长的计划一实施,可就苦了几个业务好手,每日里除了本职工作,额外分到十几套房子的业主电话需要联系。这一过程看似容易,实则非常痛苦,因为没有具体的客户,同房东沟通起来虚无缥缈,难度系数超出想象。几天下来就有人抱怨:这么弄到底行不行?有没有效果?刘松听到这些质问冷哼几声,不动声色内心却在奸笑。虽然这个方案对公司是有益无害,但这是余小明提出来的,他就期望能出点什么事情。

  利益这个东西说不清楚,人心更是难以估量。余小明同刘松两人就像是跷跷板的两端,林总是支点,谁冒上一点,另一方必然就降下去一些,从旁观者的角度看上去煞是有趣。但是我无心观战,一方是知遇有恩,情同朋友;一方是背靠的大树,即便不希望飞黄腾达,能赚几个小钱糊口已是感谢。我说过我的志气已经渐渐被磨灭殆尽,圆滑和隐忍已成为我的另一种武器。在两人中间我左右环顾,谨慎行事,拿解说员的话来说是“表现得中规中矩”。据说他们两人刚在一起工作时也算好朋友,睡过一个房间,一起做同一个单子,曾经也相互拍着对方的肩膀说话,爽快地在桌子上碰杯喝酒。是什么改变了他们?是什么让他们水火不容?是时间,或者利益,我觉得有,但并不全对。

  相对而言,余小明不太在乎虚名也没想太多。林总一同意他的方案,便立即执行,先找出房源,接着把房源分摊到几个老业务员头上。为鼓士气做好表率,余小明自己还承担了五套房源的联系工作。然而接下来,还是有个别业务员心怀愤恨,周维民首先在会议上发难,直截了当说这样去和房东沟通,需要大把的精力和时间,如果房子卖掉,提成还按以前的方法就不公平。此问题抛出来立刻得到几个人拥护,刘松坐在上面冷眼旁观,一语不发。那日余小明提方案时,他就是这幅表情,一脸冷峻事不关己的样子,好像预料到了往后的结果。

  刘松最近也比较背,在公司里暂时被余小明抢了风头,要命的是“后院”又出现了一点状况,每天上班心烦意乱,逮着谁不顺眼就要训一顿。大家都知道刘松与公司的店秘赵丹丹之间的关系,这点恐怕他老婆也知道,只是一直没有抓住证据,三人间你来我往竟然相安无事。且说那晚周维民到男生宿舍搞赌博(他自己租房子住外面的),中途马秋霞从楼上下来找罗志刚,虽然只拿了个东西就上楼了,但是她仅说的几句话中间透露了一个信息:刘松正在赵丹丹那里。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周维民长期来对姐夫的行为是放之任之的,但是那晚他输了钱,情绪上有一些波动,回家路上就打电话给他姐通报了这个消息。后来据女生宿舍的同事核实,刘松老婆气冲冲敲开赵丹丹房门时,刘松正假装坐在那台手提电脑前玩游戏,那时至少已经晚上十二点,自己的老公在另个女人的房间玩有游戏,谁会相信?然后所有人都似乎听到一声巴掌打在脸蛋上的声音,接着刘松老婆哭哭啼啼就冲了出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