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的斗争》
第26节

作者: 黑色铁粉
收藏本书TXT下载
  杨再新之前进出县**,都不用招呼的,这些值班的人都会主动问好。当然,杨再新也没对他们摆过脸色,如今,杨再新下去驻村,遭遇这种事,很多人都回避怕沾霉气影响自己的前途,在这里值班的人,都是老干部、没有什么前景的角色,反而不太在意主要领导对他们的印象。
  “当不起老张这句话,我们俩都算领导,那全县都是领导了。”向军笑嘻嘻地,会做饶在这种老革命面前都是这种姿态。

  “年轻轻的就是副科级,过几年不就是县级领导了?这点眼力,老张我还是有,不瞎。”值班的老张。
  “要登记吗。”
  “快走快走,自家人,登记个卵。”老张呵呵地笑。
  刘敬的办公室在四楼,两人上楼,向军依旧在前面。杨再新这时候心态也放正了,今后,很可能为项目的事情进场进县**,如果这一关都过不了,工作又如何做?
  在行政口,像杨再新这样被从高位打压的人确实不多,但也有不少先例。外人怎么看、自己怎么适应新角色,是需要勇气和智慧的。只有在逆境中完全放弃的人,才会被人做成反面教材,也是明华等人最乐意看到的结果。
  想明白,过了这道坎,杨再新忍不住往前走一步,同向军并排走。到四楼,刘敬的办公室暂时还没有动,当然,前来汇报工作的人已经不同了。
  有人在刘敬副县长办公室外等,看来也是要汇报或请示工作的。向军和杨再新都认识对方,彼此见面,微笑着点头。在领导办公室外,只能如此招呼。
  一会而,有人从刘敬办公室出来,随即排在杨再新他们面前的那个人进去。笑呵呵地了句:那我先去见刘县,很快的。

  向军等那人进去了,门关上,压着声音,“领导也不容易,辛苦,成接客,都不停歇。”
  杨再新笑笑,向军如此,自然有隐意。将领导和失足人士比拟,对领导很不尊重,但从某些特征来看,两者确实存在同质的一面。
  之前进办公室的人十分钟都还没出来,向军抽着烟,杨再新盘算等见到刘敬县长,该如何才更有服力。到二十分钟后,那人总算出来了。向军先敲门,表示了身份,两人才进办公室。
  刘敬见是杨再新进来,眼睛愣了下,没想到会是杨再新来汇报工作。杨再新到双沟村后,县里最初是密切注意他的情况的,也是为防止他受不了,引起其他意外状况。后来发现杨再新到村里,安心做事,领导们判断他不会闹事或背后耍暗招,也就放心,不多关注。
  “坐、坐,两位都是稀客。”刘敬站起来,从办公桌那绕出来,与向军、杨再新握手,特别是同杨再新握手时,还稍微用力,以示自己的心意。
  对杨再新打压,**这边的主要领导都乐意见到的,只是,单独面对杨再新是,刘敬这些人却又希望能够示好,表示这件事与自己无关,没能力雪中送炭但绝不会落井下石。
  “刘县好。”杨再新也笑着。
  “杨科,辛苦了。”刘敬也不多,将自己心意表达到位也就行了,不会多纠缠。

  两人坐下,向军随即站起来泡茶。刘敬目前还没有专职秘书,当然,也可在**办里选一个人,将一些工作琐事交给他来做,相当于秘书只是不挂名而已。
  刘敬坐在沙发上,靠着,看着杨再新。“到村里条件比较苦,还适应吧。”
  “刘县,我这个冉哪里都适应,之前就在乡镇学校教书,如今到村里,其实差不多。”杨再新显得坦然,当初杨再新在章童俊身边时,刘敬虽是县里常委之一,但对杨再新也是很客气的。如今的姿态和心态,自然是表达关照的意思,杨再新也能够理解。
  “谢谢刘县关心,”杨再新微笑着,面带阳光,“这次我和向科长一起来,是我们到省城跑一趟,跑双沟村开发项目的事。”
  “哦,村里计划做什么项目?有什么困难?有什么优势?”刘敬听为项目而来,也是关注。

  作为领导,不管是哪一层面的,对“项目”二字都很敏福有项目,代表工作有起色,更代表有业绩和利益。级层越高,所表示的意义就更多。
  “刘县,主要还是一些想法,我们想请刘县多指导。”杨再新。
  “村里有想法、有规划,只要符合村里情况,能够为村里带来效益,帮助农户致富的想法,县里肯定都会全力支持。”将自己的态度表达出来,这也是必须的姿态。
  “刘县,到双沟村驻村一个多月,在村里做调眩发现双沟村有两大优势:一是双沟村有双河、地质奇特、村里的风景、建筑都很具特色,应该有吸引力,可开发成旅游基地;二是山坡荒地面积大,开发种植完全可做出规模来……”

  听杨再新列出的两方面优势,刘敬心里是不以为然的,因为横折县的情况大多如此。村里是有一定优势,但这样的优势还行,落在汇报材料上很不错,真要落到实际项目开发上,那真做不出效益。
  在心里琢磨如何服杨再新,也明白杨再新这种第一次到村里做具体工作,那种势必要做出业绩来的心态。现实与设想之间,会给这些人狠狠地上一课。当然,县里也不会真放任他们去实践、去闹,失败是要担负后果的,虽更多的后果都是村民来承受、消化。
  “都有哪些具体打算?”刘敬脸色不变,“发现优势和落到实处,是有一定距离的。做好调查研究、横比其他村的情况,也可看到更深刻的东西,这是科学也是规律。”
  “刘县对工作的理解很深刻。”杨再新捧一句,这也是必须的,酿造必要的氛围,这是汇报工作的基本素质。“双沟村荒废的坡地虽很多,但同村里主干讨论,这些荒地开发种植必须要找到适合的项目才能做,不是我们摸摸后脑壳就决定的。这次到省里,我们带了采集到几十份土壤标本,请省农院的专家帮忙化验,分析土壤特质,看有没有适合的项目可做。”

  “哦,这个非常好,杨科长做工作就是不一样。好,这个好。请专家帮忙支招,我们做工作才不盲目。专家怎么?”刘敬听是这样推进工作的,而杨再新和向军又到县里来回报工作,可见肯定有比较乐观的结果。
  “双沟村土壤没有特殊性,也贫瘠。不过,后来农院的田教授提出一个想法,要我们继续做工作做调眩”杨再新,“田教授双沟村的地理环境应该适合种植刺梨这种植物,刺梨果子的开发产品,是省农院一个比较重要的研究课题,他们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前景非常好。”
  “刺梨?”刘敬看向向军,知道向军在全县扶贫办项目开发上,有不错的能力和判断。
  “刘县,刺梨在我县是野生的一种果子,不少乡镇的山坡、路边都樱成熟后黄黄的,满身是刺,吃起来酸酸的。你有印象吗。”向军描述得比较细,“按照省农院的教授所,刺梨这种植物,开发的价值比较大,原本野生的,种植之后的产量会有两三倍的增长,市场潜力大。
  我和杨科长商量,如果双沟村的荒坡适合种植刺梨,完全可开发出来,试种。如果成效高,可在县里不少有山地、海拔相对高一些的乡村都可种植,扩展为我县主要的种植项目。”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