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出租车遇到的那些有趣的人和事儿》
第56节作者:
简约明亮 日期:2020-01-04 11:36:13
《开出租遇到的那些有趣的人和事儿》(纪实连载137)
每天开出租车,我喜欢和青年学生交流,尤其是东大和燕大的学生们,我自认为是个酷爱读书和学习的人,即使操着早已荒废多年的英语,每次拉到外国人我都要简单交流一番,感受不同文化,不同地域带来的新鲜和愉悦感,学英语十多年后才有机会真正和老外说话交流,如果不是中国经济和对外交流的不断发展,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我想这辈子普通老百姓见老外,和老外交流说话也是天方夜谭和遥不可及的事情。“Do you like China?yeah,I like China very much.”几乎都是异口同声。他们都喜欢中国,而且都是“right now”回答很干脆也很真诚。这两日我又拉到波兰人和英国人,之前拉到过西班牙人、美国人、意大利人、法国人、德国人、印度人、菲律宾人,我怀疑秦皇岛这点老外是不是都让我碰上了。这些老外几乎也都是清一色的青年人,我呢,平时如果说非要看看电视,无非也就是记录片、法制节目、要不就是闲下来看看美剧,给我的第一直觉就是美国的青年一代要真实憨厚一些,开出租车遇到这些外国人也印证了这一点。再回过头来说我每天都要见到的这些大学生们,他们性情也很好,总觉得他们少了点纯真和活力,身上散发出来一种世故老练的僵化状态,好像提前进入了社会以后才会呈现出来的人情练达状态。就在昨天一燕大学生和我交流,我笑侃,怎么没恋爱?交个女朋友?他的回答让我着实瞠目结舌,他说:“现在大学里的女孩子,你手里没钱谁和你谈恋爱?出去一趟少则几百,多则几千,没钱想谈恋爱?做梦吧!”我说不会吧,难道不说现在男孩子一身才华就找没有女孩子和他谈恋爱?
“才华是个啥?啥都不是。你要是个帅哥,小鲜肉还有可能有女孩主动点的。”这个男大学生语气流露出来的沧桑和现实感,让我都感觉后脊梁背嗖嗖冒冷风。
而我有的时候在和女大学生交流的时候,原本想着她们会不同于社会人的女孩子,但是我又想错了,几乎所有的女大学生谈恋爱找对象首要条件仍是房子车子和money,这是先决条件,我也会问:难道不成像古代之司马相如、张君瑞、柳梦梅之流的寒门你们也统统拒之千里之外?她们回答也很现实:“大学毕业后两个人最起码得有房住吧?总不能租房住吧!”又是啪啪打脸。
我看着这些九零后、零零后后大学生们,常常不由自主的感叹:是我越来越单纯和幼稚了?还是他们越来越老气横秋了?少年老成我倒也能接受,但是,受不了的,却是那股子quan 力拜物教的虔诚,没有情怀,甚至少了一个有为知识青年应该有的活力和抱负。而大多数青年被有意识的塑造成一种政治载体,立场人格和思维模式。
更为可悲的是,我和他们聊起名著聊起文学,她们茫茫然的样子。
给我总体感觉,东大(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的学生整体素养要好于燕山大学,燕大又要好于河北科技师范,其他就不要提了。
日期:2020-01-17 09:23:11
开出租车遇到的那些有趣的人和事儿(纪实连载139)
“我都去了四十二个国家了,退休后就开始世界旅游。”从名门酒店门口上来一精神矍铄,周身上下紧衬利落的大姐,她年过六十,帽沿下斑白鬓角清晰可见,但是显得很年轻,她没事喜欢到处旅游,国内外去了很多地方。这不,刚刚上车不久就和我说起她去过的国家,如数家珍。
“我刚刚从非洲南非好望角回来,下次的行程是东欧各国。”
“说说哪个国家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美国和日本,真干净,空气真好,北欧国家瑞典、卢森堡、挪威,还有哪个着?”老大姐一时没想起来。
“芬兰吧,”我说。
“对对,芬兰,英国、德国法国也挺好。”
“这些国家好在哪里?”我追问。
“我还说不上来,除了环境,那里的人都挺友善,和蔼可亲。”
“看来还是国外的月亮圆呗!”
“我还是喜欢中国,好多地方比咱们中国差远了,斯里兰卡、越南、柬埔寨、中东国家、南美国家,最差的就是非洲,天不黑街上店面就基本全部关门了。”
“您每次都是自由行还是报团去?”
“跟团去,每次都是和我亲家母几个老太太一起去。”
兴龙国际城很近,她从亲家母家接上孩子(外孙子)。车直奔自然家园。
小外孙七八岁的样子,偎依在姥姥的身上。
“这小家伙想必也和你去过好多地方吧?”
“嗯,他都去了七八个国家了,有时间我就带着他,开开眼界。”
老太太接着说:“这不上个月我和女儿带着他刚刚从日本购物回来,日本都去了三四次了。”
“女儿女婿哪里工作?事业都小有成就吧?”
“女儿开发区城市发展局工作,女婿开始在民生银行工作,后来不安分,辞职出来和朋友合伙做生意。”
“看您这身体还真好,多出去走走转转挺好。”
“是,我喜欢到处转转,出去走走是不一样,人活着为啥?孩子也不用我们操心了,走的动就出去。”
到地儿,看着老太太领着孩子下车离去的背影,心想着这句话:
“人活着为啥”?这位老太太似乎给出了答案,但又似乎像这位老太太一样能够“潇洒”自由的飞来飞去,又有几人?可能大多数人囿于现实生活的种种羁绊和自由度(财务和时间),不是不想,而是不可能。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