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走出校园的社会新鲜人的蜕变日记》
第24节

作者: 青青子衿521
收藏本书TXT下载
2010-8-13 8:54:00
  最近不知为何,总在想一个问题,我们这一代承上启下的八零后,在无数长辈的怀疑眼光中,在无数晚辈的不屑目光中,正逐步成为社会动力的主要力量。可是,我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过的这么惨?!
  我有个朋友,86的,女。以前上学的时候,天天大鱼大肉,吃穿从来不知道什么叫省钱。按她的说法,为什么要省钱啊?自己过的不开心,还有什么意思?人活着不就是为了开心么?可是,毕业之后,她在北京找了一个很稳定,收入相比较也还不错的工作。而且她是北京人,住房根本不需要花钱。可是她却跟我说,她每天都在省钱,吃一顿炒牛肉都心疼半天,吃得干干净净。以前商场管你打折不打折,喜欢就买。现在,即使是特价的衣服,她也要斟酌半天。她就常问我,我们为什么过的这么惨?

  在第一公司认识的人里,也都是大学毕业生,有学经管的,有学会计的,可是,到现在,他们有的仍然拿一千来块钱的工资,有的甚至还没有工作,老婆却已为他生了孩子了。他怎么养家?
  我所在的外企,五百强,工资待遇在这个城市还算不错的了,可是,工作了两三年的同事,依然在租房子住。是两个人合租一间屋子的那种。而且不是个别如此,是大多数都这样。除非已婚。不止是我们公司,其他公司的员工情况也大同小异。
  我不禁想起了原罪论,我们生而有罪,来此世一遭,即为赎罪。
  啊!想必说到这里,有些朋友就会误会,青青受打击了,青青不再积极向上了。

  未免再次出现大家一通安慰我的情景,我还是要强调,我没有消极。我的态度仍然是,开心就好。即使我们这一代单身子女其实吃了不少苦,但是仍然活着,仍然有希望,就永远不会绝望消极。
2010-8-13 9:15:00
  毕业找工作一年比一年难。社会所需的大学生已经饱和了,可是仍有那么多剩余价值。他们该何去何从?
  于是,找工作已经由考验自身实力变成了考验背景实力。只要你家里有势,有钱,认识人,就能找到好工作。那些穷苦家的孩子,对不起,你只能待业,或者降低要求,找没什么发展,也不需要高学历的低待遇工作。于是,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时间慢慢推移,会不会两极脱节,穷富对立?
  目前我所知,有几种学校的学生是最符合这一情况的。第一位就是医科大学的学生。现在你想进医院,就算你考到博士后,也还是要找人,拿钱才能进医院。还不如直接拿几十万块钱,先进了医院,再慢慢“捞”。我认识一个朋友,她毕业的时候拿了二十万进了一个医院谋了个小职位,现在的工资是所有朋友里最高的。
  第二位,其实情况好很多了,就是师范大学的学生。以前高考的时候,觉得师范是多么好的学校啊,出来就可以为人师表。可事实呢?师范大学的学生有几个能真正当上老师?不是高学历,高技能,就是高势力!大部分都是根据专业去各个企业工作了。
  第三位,情况也还好,就是财经学校,有实力,有本钱的,可以自己开公司,但是,这对刚出校园的菜鸟来说,着实是一番考验。只有砸钱的份儿。没什么实力的,像工商管理的,你刚出校园,什么经验都没有,你管理谁?只能从最底层做起。像会计的,就只能先找个小地方,窝几年,等有了经验才能跳槽到大企业。可是,现在的问题是,即使你想从底层做起,也没有那么多底层给你实践了。学财经的太多了。如果你没有点儿“后盾”,连小公司都进不去。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手里有一点权力,你现在想招人,同样的实力,你是要你能得到好处的,还是得不到好处的?答案显而易见嘛!

  其实,我说的有些严重了,就我毕业时,情况还没严重到这种地步,但是也是大家严重同情的对象了。找工作只会越来越难。毕业生只会越来越艰苦。
  走在路上,看着高楼林立,幽静光鲜的住宅小区,正在施工的大厦,不禁想,这么贵的房子,到底有没有人买?
  看来来往往无数的车辆,不禁想,为什么这么多人有车?钱都是从哪儿来的?
  我们这一代,如果不靠家里“补给”,在现在的状况下,是绝对买不起车,更买不起房子的。
  以前人家都说百万富翁。现在给你一百万,你在城市地角稍微好一点儿的地方也只能买个一室一厅的房子。富翁?有个厕所算富翁么?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待续精品推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