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险队在戈壁中遇到的各种匪夷所思的怪事儿》
第28节

作者: 罗兵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也是比较喜欢研究文字,因此这个李眉川通过教授我甲骨文,让我接触到了3000多年前的古汉语.尤其是韵书和韵图.他教会了我使用反切的方法来标示汉语的读音,如“东”这个字可以注为“德红切”,表示“东”字的读音由“德”和“红”拼成。
  李眉川经常将同韵的字排在一起,形成一个“韵目”.把汉字的发音都绘制在一套表格中做成“韵图”,让我根据声母、韵母来寻找需要查看的字。最终让我破解了古汉语发音的秘密。
  这个李眉川经常和我说:“语言学跟生物学很像,语言的分化就像生物的分化一样,有着亲疏远近的关系,虽然人们无法知道古语的真正面貌,但可以通过不同层面的研究比较,对古语做出假设,就像可以通过化石还原远古生物一样,我们可以通过方言重构已经消失的语言。
  因此我精熟掌握了包括北方话、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粤语、闽语等六种地域方言,像什么一清平,二清上,三清去,四浊平,五浊上,六浊去。复以促音清平为高入,促音清去为中入,促音浊去为低入。合为九声。
  这些古汉语发音方式,我是烂熟于心的,因此我很快弄清楚了他们说的方言是什么。

  然而一时之间,我又不知道我要找什么,我想不明白我到底要干嘛。
  我想,我还是要找到个老乡妥帖些,现在这样的时刻,也许只有老乡才能帮我了。这里是新疆,要找到我的老乡,那可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除了我刚才听到的粤语、湘潭话、赣州话、河南话,还有一部分人说新疆话,我抱着不找到老乡不罢休的目的,继续寻找着熟悉的乡音。
  于是我混混沌沌地顺着一阵清风漫无目的的继续飘着,过了一会儿,我飘到了一群骑著马的人跟前。
  他们说的话和我家乡话差不多,我想我就跟著他们吧!
  毕竟是家乡人,我平生出许多亲切感,听他们的话头是刚刚起义,跟随起义部队,去接管一个给养站。
  一个小伙子看样子是个读书人,正在给周围几个人说骑兵的历史。

  小伙子说道:“哥几个,别看你们都是当了多年骑兵的老兵油子,但是你们可不如我知道的关于骑兵的事情多。”
  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的家伙说道:“赵秉义,你小子肚子里的墨水多,那你给我们说说呗!”
  一个病歪歪的家伙说道:“是啊!人家赵秉义岂止肚子里的墨水多,人家还是喝过洋墨水的人呢!赶紧给我们说说吧!”
  赵秉义连连摆手说道:“这个和喝了多少墨水没啥关系,我主要是看得书多,知道的事情多,多留心而已。”

  络腮胡子说道:“是啊!甭管怎么说,跟你在一起是真的涨见识。你给咱们说说吧!”
  赵秉义说道:“咱们骑兵是一个古老的兵种,在咱们一千多年的人类战争史上,骑兵用强大的机动能力和充满杀伤力的冲击,成为陆战霸主。虽然现代战争,随着炮兵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机枪等连射武器的发明,咱们骑兵已经逐渐走向衰落,但是咱们骑兵在中国战场上仍占有一席之地。
  咱们之前的那些战友里面也有不少人才,你比如说有个叫柳林灵的老头子,牙都掉没了,你们知道他是哪骑兵队的?”
  络腮胡子说道:“那老不死的是骑兵十一师的吧?”
  赵秉义说道:“扯淡呢嘛!他哪里是骑兵十一师的?我说的是最早的时候。”

  络腮胡子摇了摇头说道:“那我就不知道了,看那老小子的那个岁数都快赶上我爹岁数大了,猜不着他曾经在哪儿当骑兵。”
  赵秉义说道:“那老头子可厉害了,当年他是在北洋军的骑兵部队。”
  络腮胡子问道:“那当时他们的那个建制是什么样呢?”
  赵秉义说道:“当时根据《陆军平时编制条例》第三条中规定:骑兵团分甲乙两种,甲种四连编成,乙种三连编成,由部体酌各师驻地之情形规定之。”北洋各主力师都有一个骑兵团,这种骑兵团下辖3到4个骑兵连,每连3排,每排3班,每连加勤杂人员112人,全团共约500人左右(3连制的不足400人),以后一些混成旅和地方师也不同程度的成立了骑兵部队,但北洋嫡系部队很少有大的骑兵编组。”

  络腮胡子点了点头说道:“后来这老小子去哪里了?”
  赵秉义说道:“后来他就加入老毅军部队了啊!”
  络腮胡子说道:“秉义,我听说这个毅军成立于清末剿捻军战争中,以后历经西北平回,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之役,对抗辛亥革命之役等,到民国初已经分为三大块,即热河的毅军主力(姜桂题,米振标),河南的宏威军(赵徟),苏北的定武军(张勋)以及湖北江防毅军3营。其中热河有大片草原,故骑兵为其主力。其编制仍按清末旧制,一个骑兵团(统领),下辖3个骑兵营(又叫旗),每营下辖4连(又叫队),每连2排,每排2班,每班14人对不对?”

  赵秉义说道:“没错!这事儿是对的!后来这老小子又换了部队,到了奉军,这个奉军骑兵队是编自东北的巡防营,因为东北当时地域辽阔,有大片草原,故骑兵众多,第27师、28师改编为国防军的时候,其编制就比北洋军多一个骑兵团(每师2个骑兵团),而且其编制表中的部分步兵部队,实际上也是骑兵。故在民国初,奉军骑兵发展极快,很快建立起不少骑兵旅、甚至骑兵师。但编制没有很统一,基本上是每团千余人(有的设营,有的没有营一级编制)。”

  络腮胡子说道:“你这么厉害,那你说说我们回军骑兵是怎么回事儿呗?”

  赵秉义说道:“西北回军是清末甘肃起义马占鳌所部投降后组成,他们先后参与镇压甘肃回民起义、收复新疆以及镇压河湟之变、抵御八国联军入侵,对抗辛亥革命的战争,形成了以马安良(马占鳌之子),马福祥(马鸿逵之父),马麒(马步芳之父)等几大股,他们的部队基本上都是骑兵,但编制更为陈旧,基本上每营(有的也叫旗)平时连100人都没有,战争期间靠利用宗教向各家各户“拔门兵”补充。这些士兵不但得自带枪马,连口粮也得自带,不过他们准许士兵任意抢掠。”

  络腮胡子说道:“你可真了不起,我们西北回军的事情你都知道,那西北军和晋军的骑兵的事儿您也知道咯?”
  赵秉义说道:“那自然不在话下啊!西北军的骑兵大部分是收编西北回军的骑兵,时间不长双方就分道扬镳了,西北军少数自己成立的嫡系的骑兵也因为在西北时间不长,和西北军的崩溃,很快就被消灭或被其他势力收编而不复存在了。晋军阎锡山部在占领绥远后,收编了各式杂牌骑兵约24个团,阎锡山将其整编为4个旅12个团,但时间不长,晋绥军在中原大战中失败,骑兵部队被缩编为2个旅。由于阎锡山对骑兵这样较花钱的部队一向不感兴趣,所以晋绥军骑兵也没有大的发展。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全国的骑兵发生了很大变化,除北洋军全被击溃和改编以及前述西北军、晋绥军骑兵变化外其他骑兵基本情况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