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进投资银行,投行面试流程》
第60节

作者: Scorpio_CJ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06-10 12:01:22

  Scopio
  你是MEL U的啊? 我bachelor是VIC U的,现在在MQ念master of accounting&finance,以前在VU念的都是会计的东西,金融的就只有CF了。现在全部选的是金融的课,才了解到什么一些基本的东西,觉得以后职业规划有方向了。
  我在百度上搜投行面试,就找你这儿来了,没想到这么热闹啊。
  我年底毕业就打算回去了,TR PR都不打算申请了,出来才觉得这边的环境虽好但是生活方式还是没法适应。我想回北京找工作,GS MS这些大牛我估计是没戏了,我没有EXP,唯一的EX就是在MEL ZHONGS MASSAGE(你应该知道吧) 干过一年多当过一段时间店长。之前对inter不是很了解,错过很多机会。我自认为比较有优势的地方就是年龄,我今年毕业21出头。
  对于国内的券商,我考虑过中金和中信,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我听说中金的海归只招北美名校的。。。。
  我想你給我一些建议到底是申请券商的研究部研究员还是IBD啊?
  PE现在在国内挺火的,以后人才需求量也会加大,我其实是很想去PE的,但是发现他们都要CFA啊,+5yearIBD 的EXP一类的。是不是朝基金经理方向走最好申请研究部的职位,朝PE的话就申请IBD的?
  cheers mate

  Kevin
  --------------------------
  Sorry Kevin, was pretty tired last night.
  Now I take on your Q…
  首先,谢谢你的关注。
  MEL ZHONGS MASSAGE
  我不知道这个… 按摩中心么?
  年龄的优势… 可能,阅历会更加被看重吧。

  中金,中信也不是只招北美名校grad,国内名校也找。而且,说句实话,北美名校出来的好学生,回国工作的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多。
  Research 还是 IBD?
  这两个行业,差的瞒远的,我之前的post也有说。
  简单说就是IBD的soft skill要求更多,research的要求没有那么高。
  IBD的client interaction 更多,meeting, 拿deal要抢客户。Research基本不存在抢客户的问题。
  总之就是很不一样的职业,建议你回去看earlier post.

  我最近想想看看要不要总结一下这两个部门差别在哪里…
  晚上有时间熬夜的话,可以去看看书,
  Accidental investment banker是一个不错的insider的书。
  曾子模的书我没有看过,我想最近时间多了,我去翻翻,然后回来给大家做个总结。
  IBD -> PE 或者 research -> fund做 PM?
  这个没有办法说,没有这么直的路。
  PE最重要的是人脉和对法律程序的掌握程度,具体你喜欢可以去问问dontpeeonme
  PM 要求是很高的,有本事把几个亿美金拿在手上做投资的人,我觉得是压力巨大的。
  不是一般research analyst能做的。Trader后来做PM也有。
  CFA大概可以看做入行的敲门砖,尤其是去buy-side…

  有个朋友说得很经典:‘你看看哪个banking analyst有CFA title?’
  其实sell-side不是那么需要…
  CFA其实真的是考:1,毅力,2,金融的综合知识
  Buy side的综合素质要求,我觉得比sell-side还要高,5年经验是我觉得是必要的。CFA嘛,…. 如果你是first tier MBA 出来,我觉得CFA也不是必要的。

  First tier MBA(美国排名15-20以内) 足够说明你的智商,情商 + dedication, hard working
  你去大券商看看能不能实习什么的,然后去小券商看看。
  或者去大的商业银行做一个grad trainee看看。
  你的工作经验 + vic U + MQ master 其实说实话,不是很有edge…
  在国外大机构做一下,再看看吧。
  我建议,你去投一下 melb big 4,big 4 banks的grad trainee position,就算失败,也是经历。就算没有interview,也算是经历。

  我big 4 的interview经历是我一辈子都受用的。这些经历没有,不去尝试,进了投行,也很难做长。
  投行的learning curve是不简单的。
  Good luck buddy.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