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竹风》
第28节

作者: 蛇从革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其实这场架震慑的意义更大,我的室友们很轻松的把对手制服,却不知道后续如何。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动作。就是被曹莽拽下来的那个吃了点苦头,一顿狂扁之后,被拖到寝室外面。这人身上只穿了一条短裤,洁白的身体在黑夜里很显眼。曹莽和郭万顺几个把他从四楼揍到二楼,又把他逼在二楼的栏杆上。那人服了软,嘴里喊着:“曹清,还不够吗?”
  曹莽用拳头来回答他。看情形是那人和曹莽结了仇,才有今天的群架。我突然发现自己又变傻了,跟读中学时候一样,连缘故都不知道就帮忙打架。这事让马老板知道,不又是把我一顿日噘。
  和曹莽结仇的那个襄樊人被打的受不了,纵身从二楼跳了下去,这人不光是身上没穿衣服,还打着赤脚。读书住过寝室的人都晓得撒,一楼走廊外边的地下都是些东西——什么碎玻璃啊,什么破碎的热水瓶胆啊………………。这伙计看来真是狗急跳墙。
  教导主任和校长都很恼火,这也正常,睡到半夜被弄起来处理学生打架的麻烦事,搁在那个老师身上不火冒三丈。
  学校处理的很快。我和曹莽郭万顺都被学校记了留校查看。
  听说电控的教导员在校长室据理力争,要求要把我开除。可是校长私下找到我,要我去找我的姑妈来。不知道为什么,我竟然有点舍不得离开这个学校,难道和同学们打了一场架,有点兄弟患难的感情了吗。所以我没有跟校长犯浑,故意让他开除我。
  我去找我姐姐姐夫。当年我和姐姐都不听母亲的意愿,都从Y市到了S市。母亲当初给姐姐下了紧箍咒的,要姐姐看着我,不能让我出事。
  日期:2011-04-11 12:47:00
  一百年前,咱中国和小日本打一场仗,后人称为“甲午战争”。战争的结果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是为国人的奇耻大辱。日本的势力由此大举渗入中国。根据1896年《马关条约》内容,日本将沙市列为通商口岸。
  沙市开埠,迅速发展,商贾云集,外国商行遍布。国难之下,祸福难测。不管怎样,沙市逐渐成为长江沿岸的重要码头之一,成为内陆的棉花集散之地。城市开始快速发展,人口聚集,荆州地区的行署也由江陵搬迁至沙市。影响日盛,天时地利,得天独厚。
  民国廿一年。四川万县(今重庆万州区)一家族的长子,生性顽劣,不堪教诲,被族人赶出家门。投靠无路,上了重庆至汉口的货船,当上水手。从此混迹于川江,无拘无束。发达时候,此人曾做过民生公司“民*”号的轮机长。当时无限风光,回家省亲,自诩衣锦还乡,风光无限。却不料仍然不被家人原谅,大愤而归,发誓不再归家。
  临到码头,只有家中排行三妹相送。兄妹二人,相对大哭。手足分离,依依不舍。此人心一横,将三妹带上轮船,让妹妹跟着他闯荡江湖。

  本和胞妹相依为命,虽不富裕,当衣食无缺。不久恶习难改,仗着手头逐渐宽裕,染上吗啡毒瘾。不听三妹劝阻,一意孤行,每到泊船码头即上岸寻花问柳,彻夜聚赌。最后不可收拾,终被民生公司解职,生活无依。丢下三妹去三峡做纤夫躲债。
  三妹无依无靠,又回不得万县老家。万般无奈,在沙市幸得一普通船家收留。嫁与此普通人家独子,三妹对跑船生计深痛恶绝,成家后几年,一家大小落户于沙市。在沙市岑河定居,后搬迁至如今红星路附近。
  那人当了数年纤夫,手上略有积蓄,想起三妹不知下落。便从三斗坪开始,一个一个的码头打听三妹去向。终在沙市寻到三妹。兄妹相见,抱头痛哭,其中颠簸离沛,自不必细说。随即大哥也在沙市成家,生一子。虽成家,品行不改。并不顾及家中妻儿,只顾自己在外闯荡,所挣钱财,供自己享乐,并不寄给家中半文。家中钱粮常常无以为继,妻子只得向小姑乞援。三妹一家已有一男养育,家庭收入微薄,本已入不敷出。但仍勉力接济。

  1949年中国解放。大哥从民营水手转为国营航运公司职员,供职单位隶属长航宜昌分局。在宜昌定居,竟然抛下家中一妻二子,另行婚配。家中妻子于翌年贫困交迫,郁郁而死。长子已有十二岁,幼子不满周岁。
  长子在沙市码头上叫卖发糕,艰难度日,幼子已经饿得奄奄一息,命在旦夕。据长子多年后回忆:母亲死去多日才被人发现,幼子还在吸允死去母亲的丨乳丨头。母子生死两隔,都是浑然不知。床上爬满老鼠。
  三妹得知消息,寻到码头,看见如此惨状,悲愤不已,痛詈大哥薄情。将大嫂后事料理。见两个侄甥,长子流落街头,幼婴眼见命不长久。怜悯二子食宿无着,若任其不管,终将毙命。便将二子带回家中。其时三妹生育一女,与大哥的幼子相差三月。见幼子一息尚存,试着给幼子哺乳。幼子饿极,却无力吸允。三妹用调羹将乳汁递入幼子口中。

  也当幼子命不该绝,靠着姑母的奶水,捡回一条性命。
  幼子直到十多岁才知,母亲其实是自己的姑母,而自己的生身父亲竟在宜昌。
  是的。那个大哥就是我的爷爷。我父亲就是那被姑母捡回一条性命的幼子。
  父亲在S市长大后,17岁下知青。认识了一个来自宜昌的女孩。两情相悦。女方家中是宜昌的大家族,颇有势力。承诺将二人从枝江农村调出,以招工名义调回宜昌。
  我婆婆(便是我姑婆婆,以下不再提示)极力反对父亲去宜昌。缘故当然明显,不想让我父亲见到我的亲身爷爷。基于同样的理由,我老爹 对从未去过的宜昌和从未谋面的父亲充满兴趣,不顾姑母和家中兄妹的反对,一意孤行,随我母亲落户宜昌。毕竟血浓于水,无论我爷爷做过什么,父亲还是想见到他的。
  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呵呵——爱情。我父母已经不可能分开了。
  我婆婆在家里哭了几日,说大哥父子都薄情寡义。老的不念手足和儿女亲情,小的不思养育之恩。父亲定居宜昌,并不忘却母亲(姑母),每年都回来看望。可姑母和兄妹都对父亲极为冷淡。我婆婆认为父亲跟我爷爷一样寡恩,不听劝阻,离她而去,到宜昌认了把他丢弃的狠心老爹。我妲妲就把愤恨都撒在我老妈的身上——是我老妈把父亲勾到宜昌去的。
  直到有了姐姐和我,很巧,咱家族男丁不旺,我是这家族第三代的独子。婆婆见到姐姐第一面就要把她留下,让我老爹老妈自己回宜昌去。我老妈当然不肯,大闹一通,不欢而散。从此我老妈到沙市来,就只见我二爹一家。而父亲始终得不到婆婆的原谅。
  婆婆和妲妲却将所有的慈爱放在我和姐姐的身上。只要我到沙市就不肯让我回宜昌。经常假期结束,开学都快一个月了,还不让我回家。用尽千方百计,溺爱我。有几次都在沙市的学校给我报名,可我又被从宜昌赶来的父母拎回去。于是父母和婆婆妲妲的关系更坏。
  而我和姐姐,当然更愿意呆在沙市。原因很简单,在沙市我和姐姐是宝,谁都宠着我们。生怕我受了半点委屈。80年代的沙市远比宜昌繁华,好玩的去处也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